第一章 賭氣(1 / 3)

大炎帝國的南部要衝之地——天都城,地處大炎國與流沙國的交界之處。雖時逢亂世,但因其麵山臨水易守難攻,又有一門三修士的鼎劍葉家鎮守,是以能在烽火連天的大陸,屹立百餘年而不倒。

從天都城再向南步行十裏,便是阻擋住流沙國可“一馬踏十人”精銳騎兵的天塹,九龍山。

九龍山山高勢險,山脈綿延長達數裏,宛若青龍。又因其九座山峰皆呈紫薇九宮之數,巍然而立在帝國南部已逾千年,是故號稱九龍。其主峰囚牛,更是高約千丈,山高峰陡,又常年雲煙繚繞龍嘯鳳啼,巍為大觀。是以九龍山雖地處戰亂要衝之地,但從不乏遷客騷人的讚譽。享有大炎帝國第一人之稱的白衣居士——李青蓮,更是寫有“五嶽求道不辭遠,囚牛歸來不尋仙。”的千古絕句。

隻是九龍山太過險峻,天都城在此既無駐軍,大炎也無修道之士在此修壇建觀。因此山上了無人煙,雖有李青蓮的不世讚譽,但平日看上去氣象萬千中也有點山高林深多鬼獸的感覺。

在九龍山脈下有一個叫陸家村的地方,世代依山而居。靠山吃山的村民平日裏會上山打些野味去城裏換些銀錢,但對這九龍山都是敬畏無比的。每年二月二,陸家村的人都會殺牛宰羊,以三牲大禮獻祭給這九龍山的天地神靈。

這一年是天啟一十三年,大炎國聖文帝在位最後一年的初春,夏曆二月二,這個後來被所有史書載為不祥的龍抬頭。

這一月,二月二,角宿始現,東方蒼龍初露崢嶸。

青龍抬頭。

這一日,上午極好的陽光遍撒大地,天氣是雨水節氣後的溫軟。在明媚的春光下,終年雲隱霧繞著的九龍峰,也難得地露出點婉約的眉目。

在豔豔光華下,蒼天,白雲,青峰,交相輝映著,如詩中仙山,畫裏蓬萊,端地美豔絕倫,讓人心馳。

在這極好的天氣裏,九龍山脈下正設有一個七丈之高三丈之寬的祭台。慈眉善目的老村長帶著村裏的男人們,站在祭台上,擺好了雲煙香燭,以三牲大禮敬拜著山鬼神靈。又專門從天都城最負盛名的白雲觀裏,請來了大長老觀雲子頌讀祝香咒。

在修道大昌的大炎國,道家聖地除了在帝都太安城得三帝加冕殊榮,擁信徒三千萬的天道觀外,便數當世的兩宮三觀一道台。而這三觀中,便有天都城的白雲觀。是以能請動白雲觀大長老來念咒,陸家村可以說是顏麵通天了。

在這祭拜的隊伍不遠處,有著一群半大的孩子,正圍著一個石頭在不斷地吆喝著,好不熱鬧。

走近一看在這石頭兩邊,有兩個小孩正在互相叫勁掰著手腕,旁邊的一眾小孩加油呐喊著,聲勢驚人。

那居右的黃衣小孩十三四歲,年長氣足,任憑灰布衣的小孩怎樣用力,一隻手卻是不偏不移半分。他看著對麵漲紅了臉的小孩,嬉笑道:“怎樣?葉清歡,你還是認輸得啦。”

那叫葉清歡的小孩,比他小了一兩歲,力氣也是不如他,此刻正在拚盡全力對付他,哪裏還有心思來回答他的話。隻是將手上的力氣又加重了幾分,盼望著能贏他一回。

黃衣少年知他是不見棺材不落淚的性子,因此也不再多話,隻是將手上的氣力逐漸加大,漸次將葉清歡顫微微的小手,給壓了過去。

啪!

經過幾息的時間掙紮,葉清歡的手最後還是重重地倒在了石頭上。

四周的孩子見結果又是如此,都不由得噓聲一片,嘲笑起葉清歡的不自量力來。

葉清歡本來就和他們不合,嘲笑聲平日裏不知受了多少,因此倒也不在意。他隻是對黃衣小孩翻了個白眼,然後自顧自地在那裏揉著有些酸痛的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