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科院坐落在昆侖山中,在一處人跡不至的地方,有一絕密的入口,是一處天然的山裂縫,不到一米寬,兩人勉強並肩通過,抬頭望去,隻有一線天光射下,兩邊山壁苔蘚叢生,順著縫隙前進500米,進入一條逐漸寬闊的通道,在走200米,一座巨大的漢白玉牌坊聳立眼前,上書四個大字;源遠流長,兩邊一副對聯,右邊上聯是,上界下界無邊界。左邊下聯是,天間地間人世間。過了牌坊是一片空地,有十畝地大小,上麵全是委婉交錯的用條石蒲城的道路,每條路相隔2米寬,從高處看,這就是一個八卦陣。
此陣有八門八陣,分,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分立八方,象征“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種性質與自然現象,每一陣均含有一種自然力量的性質,威力無窮。八陣相輔相生,陣陣相套,據有無上威力。不明走法,誤闖陣中的絕對是百死莫回。此八卦陣位置在山腹之中,是去古科院必經之路。
過了八卦陣有一座古代的城門樓,兩扇巨大的城門,進入城門映入眼底的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城市,城市建築錯落有致,分成若幹群落,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從現代建築分別往後是,清朝的,明朝的,元朝的,宋朝的,唐朝的,依次隨著各個朝代往前演變,一直到一些山洞。
此處古城建築群已不再山腹之中,而懸於峭壁絕壑之間,蒞臨山脈中的一處深穀之中,上距山頂二千多米,下距穀底一千多米,依山壁而建,由於此絕穀位置奇特,不受外界自然因素影響,自成溫暖氣候,故而四季如春。
此處何年建成,已不可考,但自有記載以來,卻是有三派共居,為伏昆派。據說伏昆派乃伏羲所創,相傳伏羲率眾人掃蕩奇蟲怪獸,消滅幽鬼惡魔,使人們能夠不受侵擾的生活,伏羲為開派祖師,凡伏昆派弟子入門,均要在伏羲祖師像前跪拜,故此代代相傳。
這其實都是傳說,隻不過是借了神人的名號,但伏昆派開派甚早,據有文字的派史記載,自遠古人類的時候,為了抵抗猛獸的襲擊,和周圍部族的侵擾,一些力大無窮的勇士,組成一隊人,保護其他的人類,自此流傳下來,派內弟子有自古流傳下來的修煉秘籍,此秘籍能讓人聚集自然之力於身體,使身體具無窮力量,舉手投足均有萬斤之力。
其次是神女派,據說神女派乃是女媧所創,女媧煉石補天,拘泥造人,灑漿而成億萬生物並,傳授孕育之法,教授人類製造工具,助以生存,抵禦危險。並收弟子四處傳授,代代流傳。
這也是借名而已,可靠的說法,應該是源於古代人類的母係社會製度,當時都是女性當家,所有的工作也都是女性來完成,女性是整個人類的主導。神女派精於煉器,也就是善於製造工具,派內弟子都是能工巧匠,身懷各種天兵神器。
第三派乃是天工派,相傳古代人類缺乏食物,經常挨餓,生存維艱,神農為了尋找食物,帶領一些人,尋找可以裹腹東西,他發現一些植物能吃,從此救了眾人,而其中不乏一些能強身健體得的異果,他和眾弟子都是變得身輕體鍵。
這當然也是借了神弄的名號而已,過去人類卻反食物是真的,凡是身強力壯的沒事都出去找吃的。現代的一些部落也是如此。出去找吃的肯定要遇到危險,為了抵禦危險,當然要具有報名的法門,還要跑得快,所以神農派的弟子個個功力高強,尤其專長身法,來無影去無蹤,瞬息千裏。
此時一位老者正站在崖邊,望著深穀裏的浮雲,不知道在子想什麼?忽聽一個聲音說道;古師兄好清閑,才老者名叫太古,是伏昆派掌門人,說話的也是一位老者,名叫鵬越,是神農派掌門,他身後還有一位老婦人,是神女派掌門,名叫夫衛。
太古微微一笑說道;鵬師兄不在南方,怎有空暇來此?說著點首為禮。
鵬越笑道;久別此間,聞仙果將熟,特來先嚐,說完微笑。
夫衛笑道;此非我三派獨有,你如此說,不怕其餘各派惱怒嗎?
鵬越說道;不過一些水果耳,又有何妨?
夫衛笑道;如果就是一些水果,那倒無妨,隻怕人家以為我們心存別意,那就不妙了。
太古也笑道;師姐此說,意喻深遠,然後一歎;世人紛爭為名為利,想不到我等也不能脫俗。
鵬越笑道;何為俗,何為脫?雨露之水,源於大海,海枯則水無,沒有世人,何來我等,太師兄怎說脫離之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