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今日是節後開衙的第二天,積壓的公事昨日大多處理了,不過巳時過半,案上的公文就處理完了。因正月裏百姓都講究個忌諱,沒有生死大事是不會上公堂放告的。故此今日甚是清閑。
沈康沈師爺放下手中的筆,伸了伸懶腰,打了個哈欠,口中早上吃的糖蒜的餘香輕滑地在舌頭上打了個轉,他愜意地咂巴咂巴嘴,意猶未盡地打個嗝。卻不想旁邊的人嗅到的都是一股隔夜馬桶的餿水味。
旁邊的幾個書辦俱都暗暗掩鼻,痛苦地忍受這股衝鼻的怪味。正在這時,一個門子進來對沈師爺稟報說,前日上堂的那個孫老爺攜子投帖請見老爺,並給衙門上下都備了年禮,是否讓人抬進來?
沈康暗暗點頭,老爺說這家人是識趣的,果真不錯。點頭讓人把禮盒抬進來。
送給衙門眾人的,都是些年下的吃用之物,都比別家的豐厚些,因他家比別家豪富些,眾人倒並不出意外。隻那個孫府的管家持了禮單賠笑著遞給沈康:“師爺節下辛苦了!我家老爺與少爺去給知府大人請安去了。我家少爺說,前天在堂上,多虧師爺回護,感激不盡,原是要親自來謝謝師爺的,隻是知府大人聽得我家少爺來了,讓人急傳他進去了,少爺特此吩咐小人務必將些謝禮交給師爺。待他拜見過大人後再來謝過師爺。這些東西中別的值不得什麼,隻是這捆大蔥卻是少爺找遍揚州三州九縣才得的,倒是費了些手腳,還請師爺笑納。”
沈康一聽“大蔥”,眼睛就是一亮。原來他是山東人,自來嗜食蔥蒜之物,隻是來到揚州,淮揚菜食講究的是清淡、鮮美、原汁原味,自然對大蔥、大蒜這些辛辣嗆鼻之物不感冒。沈師爺的這一愛好讓周圍的同僚都有些受不了,他自己也是很是鬱悶。這時聽得寒櫟給他送了一捆大蔥,當真是搔到了他的癢處,不由得眉花眼笑起來,連帶隱隱地對寒櫟這個小孩子頗有些引為知己之感。
天下春色本三分,兩分無賴在揚州。說的就是揚州的春色之盛。
三月的揚州,鶯飛草長、春花似錦。不說瘦西湖,隻是運河的兩岸上,也是柳翠煙濃,桃粉灼灼。更不時有遊春的女眷傳來的鶯聲燕語;引得一些風流的仕子們如繞樹的蜂蝶一般在周圍打轉。時不時的就能看到一些羅帕半遮,顧盼含情的場麵。
寒櫟正趴在船艙的窗戶上看得有趣。顧海珠與孫張仰自然都是萬事由著他的,故此都隨著他四處撒歡兒,並不拘束他。
隻不過劉嬤嬤卻覷見立在海老夫人身後的海家仆婦的臉上露出一絲轉瞬即過的鄙夷來。就忍不過,拉著寒櫟的手將他從窗戶上揭了下來,勸道:“好哥兒,你就不能老老實實地坐一會兒!仔細著窗口的風大吹著了頭痛!”
海老夫人聽到了連忙招手喚寒櫟過去,摟在懷裏給他捂著:“我的心肝兒,你嬤嬤說得對,那河上風大,吹著了你可怎麼好!還是過來些兒,跟著你姐姐編花兒玩去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