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真子見道童被後土一句話給嚇跑了,不由一愣,轉而看向後土。
他見後土一襲白色長裙,腳穿麻布鞋,看似柔弱,不過眼神聚而不散,不由吃了一驚。長真子暗道:“這人渾身散發出一股自然氣息,似與自然融為一體,又似渾然天成,可見其非等閑之輩。如今我雖然厲害,亦為大周國國師,畢竟世外高人無數,我可當心了!”
長真子這樣一想,忙束手成紮,對後土長長一揖,道:“道友有禮了!剛剛不知為全真道友前來道觀,言辭多有得罪之處,還望莫怪!”
後土抱起四處觀看的翠兒,嘴角冷笑,道:“這回也就罷了!這三清觀雖然神妙,可也不被我看在眼裏。如今我既來了,也就隨意看看好了。”後土說著抱起後土向殿內走去。
穿過中堂便進大殿。大殿高有數十丈,全為鏤空,到處被今所鍍,黃橙橙好不耀眼。後土正眼一看,便見大殿中間三座高大金身大像或站或坐,或指天打地,或以腳觸地,形貌不凡。
三人都自胡須飛揚。偏左一人年歲六旬開外,額頭微微見光,一雙眼睛直盯前方,透露著一股尖銳。偏右那人年歲中等,似五十,又似不到,一腳穩坐,一腳觸地,麵帶微笑。中間為一老者。老者須發皆白,手握一根龍頭拐杖,嘴角露笑,笑容中又似無所不包。
後土一見這三人便知中間為老子,左邊那人為原始,右邊那人為通天。此三人同為盤古,化身三清,被大周子民所供奉。
後土又見左右各有三塑雕像。左邊那塑雕像為一少年,年貌二十許,雙手空空,抬頭望天,不知在想著什麼。右邊又有兩塑雕像,不過都為紅布遮蓋,後土不便用法眼觀看,也就不去管它。
後土見左邊那人為濟羽,竟然擺在三清之下,連金身都小他們數倍不止,不由大怒,忖道:“四師兄為人族聖父,想不到他們忘本如此!要不是我今日看到,恐埋在鼓裏,到時又有麻煩!”
正在後土觀看遐想之時,突然那長真子急急走了進來,尚未走近便道:“道友速速離開!陛下已經降臨,正要到大殿起來祭拜。我恐你擾了陛下清性,還是速速離去為妙!”
後土本在惱怒,聽了這話哪裏會離去?一擺手道:“無妨,我自由辦法,保他看不見我!”
長真子道:“陛下修為平平,不過他身邊高人不少,道友還是小心為妙!”
後土揮揮手,示意長真子離開。
長真子無奈,隻得出去恭迎周幽王去了。
且說長真子尚未走出大殿,便聽到敲鑼打鼓聲傳來,知是周幽王禦駕親臨,不敢怠慢,忙一彈衣冠,往中堂跑去。
長真子來到中堂,便見無數禦林軍分左右站定,守衛著中間一座高大華蓋。
長真子向華蓋看去,就見華蓋頂部一股明黃色氣息衝天,知是皇氣,暗自驚訝其濃厚。
長真子見華蓋前閃過數人,便見了周幽王模樣。周幽王身高八尺,一眼看去,頓覺威武八方。周幽王身穿一襲黃色龍袍,龍袍上雕龍畫鳳,巨龍張牙舞爪,鳳雙翅大開,龍鳳上白雲蒸騰,展示龍鳳呈祥。
長真子見周幽王麵向威武,比以前修為又精進不少,不由吃了一驚,不敢怠慢,忙走至周幽王身前三丈處附身長揖道:“陛下降臨,長真子未曾遠迎,還望恕罪!”
周幽王右手虛空一托,道:“朕來為天下子民祈福,本就不該勞民傷財,你又何罪之有?”周幽王話音低沉,說出後自然給人一種信服感。周幽王說著一步踏出,出了華蓋籠罩,向大殿走去。
旁邊有書記官朗聲道:“陛下為天下黎民百姓祈福,已齋戒沐浴三天!如今時辰已到,請陛下上香!”說著一群人簇擁著周幽王往大殿內走去。
周幽王未進大殿便自整冠,當見了三清時又自躬身不敢直視。聽書記官宣讀頌詞後,周幽王便跪拜稟道:“三清道祖在上,大周國周炳拜見了!如今我大周國內,雖物阜民豐,百姓安居樂業,可西北之地多處發生蟲災,水澇災害不斷。更有東部地區烈日炎炎,竟連續一年不降半點雨水,還望阿父寬仁,施法解救我等黎民百姓!”
周幽王剛一說完便見天空一道霹靂劃過,不由大喜,知道聖人顯靈,又跪拜道:“待災害去除,周炳自會帶著百官朝拜,殺豬千頭、宰牛一百,前來供奉諸位聖人!”
周幽王這一說完,本來晴朗而又烈日高照的天空突然雷聲轟轟,隨即烏雲壓城,大風吹動,直令人睜不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