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9 鐵打的王後(2 / 2)

齊王眸子銳利的射向蘇一夏,第一次意識到記憶中的小女孩兒長大了,有了自己的見解、思考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沉吟片刻,他開口:“你知道?”

疑問句說出肯定語氣,這是非要蘇一夏給出一個答案了。

蘇一夏淺淺一笑,也不賣關子,說:“我並不知曉,我是猜出來的。”

“胡鬧!”

一個大臣不甘寂寞地嗬斥一聲,被齊王趕出了大殿,其餘人這才安分下來,隻是一個個皆神色不善,覺得蘇一夏要為自己狡辯。

蘇一夏也不在意他們的敵意,說:“肆國從吳國借糧,從越國借武器盔甲,隨著戰事推進和緊迫,必然是直接從本國運送到齊國,而不是從肆國周轉。這樣一來,在齊國諸位未曾發現的地方就有一條路能直通吳越兩國。肆國君和高袞反道而行,自然就能抵達吳越兩國。”

不待人質問,她輕笑一聲道:“戰亂起,百姓流離失所,朝廷不管不顧,依舊後院聽畫鼓,難民隻能四向奔逃,正好為運輸和軍隊移動提供掩護。”

這些在史華戎攻打吳越兩國前是生死攸關的機密,現在說出來就隻能氣死人了,蘇一夏一點都不掩飾對史土匪的好感和欣賞:“肆國君心思縝密,目光長遠,運籌帷幄於千裏之外,是天縱之才!”

蘇一夏喜滋滋地想,我腦公是蓋世英雄,你們這些愚蠢的凡人都比不上~

眾人被史華戎計謀深遠震懾到了,細細琢磨了一番他是如何能說服吳越兩國統一戰線,又是如何在被他們製衡之上當機立斷地先下手為強,這份心計、果決和自信讓人細思極恐。

他們都不是蠢人,都有著各自的長處和驕傲,然而代入肆國君的處境,卻沒有一個人自認為能做得比史華戎更好。

這是一個天之驕子,立場不同,本來應該在成長之前就將之消滅以絕後患。然而,災禍連連的肆國為他提供了很好的掩護,讓世人皆以為他是隻知打仗的無腦莽夫,等到他嶄露頭角之時再去防備,為時已晚。

但是,沒有人會坐以待斃。

齊王沉沉地看了蘇一夏一眼,說:“未免出意外,你這些日子現在牢中待著。”

蘇一夏也不意外,很配合的跟著禁衛軍往大牢走去,邊走邊讓666投影朝堂上的情況:齊王提出了肆國戰局拉鋸太大,肯定兵力不足的問題,隻要能抵擋住肆國軍隊的腳步,殺了他們的銳氣,就能憑借地形和數量優勢扭轉局麵。

到時候,三國圍剿,定不能放過史華戎和肆國的一兵一卒!

眾大臣都以為找到了肆國的弱點,認為他外強中幹,隻是一鼓作氣勢如虎加上三國沒有防備才能取得如此震撼的戰果。皆紛紛重拾自信,一個個高談闊論、侃侃而談,仿佛肆國的破滅近在眼前。

甚至有人大放厥詞,說到時候絕不能接受肆國的投降,要將肆國君扒皮抽骨,一泄心頭之恨,二慰兵將黎民,三揚大齊國威。

蘇一夏眼眸泛冷,紅唇吐出不留情麵的話:“不知死活,隻知道肆國人少,不知道肆國曾打下多少小國呢!”

666嚇得趕緊屏蔽了蘇一夏的聲音,外人隻能看到她紅唇翕動,聽不到表明她“人在曹營心在漢”的話。

最早被肆國打下的國家已經有六年之久,早就成為肆國的一部分,雖然史華戎每次打仗都不帶戰敗國的人,但是卻從沒有鬆懈過對他們的訓練,就是為了為防萬一呢!

現在派上用場了。

肆國從齊吳越打下的城池,就是交給曾經的戰敗國兵將守著,在吳國、越國,也有數萬軍隊源源不斷地補充著肆國的主力軍。

所以,史華戎、高袞、鄔相庭率領的軍隊,無論戰死多少人,下一次上戰場時,依舊是原來的數量。

這些不合理之處,早早地就應該被注意到,但是三國卻隻知恐慌、隻知為自己的戰敗找借口、隻知自以為是。如此故步自封,不肯承認敵人的強大,不肯全力以赴,實在是個笑話。

史華戎看似隨性而為,實則準備充分步步為營,兩相對比,優勢和勝算全在看似處在劣勢的肆國這邊。更別說,在齊吳越三國被攻下城池的消息傳出之後,無數小國都爭先恐後地想要分一杯羹。

螞蟻咬死大象,齊吳越三國再強,連肆國都應對的勉強,如何能在群敵環伺中存活?

更可怕的是,這三個國家,都沒有意識到來自四麵八方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