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六十二、日落挽歌(16)(1 / 1)

一千三百六十二、日落挽歌(16)

這一切,齊雲郡主並不知道。畢辛覺得她沒有必要知道。

如果她知道的話,或許還不忍心看到現在這樣的血腥事實,隻是,遲早有一天,那些諸侯也會反的,這些事是無可奈何的,他們若是不這麼做,畢辛也沒有必要將他們斬盡殺絕。

居然是那丫頭贏了?十三王爺有些震驚。而看著一群殘兵敗將,久未出現的泓王看著他們,完全是一股鄙視的嘴臉。這拾並國的未來要是交到他們的手裏,用不了多久,就會全部斷送掉。

“烏合之眾也隻會做這些喪家犬的舉動,這麼多人聯合起來也不過是這樣而已,真是讓人看不下去了。就沒點像樣的作戰方式?沒點成型的策略?”

當然了,隻是依照這樣短暫的利益聯合起來的諸侯們本身就沒什麼戰力可言,就算他們的軍隊數量比齊雲郡主的多,可是,各部隊沒有很好的協調,加上又有各自的小算盤,如果被對方利用了這一點,再稍微定些可行的策略,有些奇襲的話,很容易將這些看起來是一個整體的隊伍給打垮。沒有凝聚力對軍隊而言,是很可怕的。

那些諸侯們顯然沒有注意這個,也沒有重視。

因此,泓王才這麼說了一句,露出一副孺子不可教也的神情。

隻是,若是換做以前的泓王,威名赫赫,別人看見他就會害怕地直哆嗦。隻是,如今,他換了一副身形,就算他的部隊還是打著泓王的旗幟,軍隊的組成依然是他的舊部,依然是治軍相當嚴明的泓王軍,然而,先入為主的印象,以及看到他如今少年的模樣,最多認為他這個自稱“泓王”的人是原先那個權臣泓王的兒子,而不會是泓王本人。

因此,既然不是那個可怕的泓王本人,就算是他的兒子也未必真的那麼令人膽戰心驚,所以,自然會有人對他產生輕視的態度,這是顯而易見的。

不過是站在諸侯之列的其中一人,還妄自稱自己為“泓王”,顯然是為了借“泓王”的聲勢給自己壯膽。雖然齊雲郡主也這麼做過,但她也算是名正言順,而且其中很重要的一個目的還是為了洗刷恭王的冤屈。

因此,這麼想的眾人並不會畏懼眼前這個叫做“泓王”的小鬼頭,而這時候竟然有個不怕死的小諸侯對泓王的這番話進行反駁,同時還出言不遜,說的話也很難看,這自然招致了泓王的不悅。

什麼“借著泓王名號的膽小鬼”啦,什麼“你個哪裏鑽出來的小鬼頭看清自己的身份”啦,什麼“隻會說大話趕緊滾回娘親肚子裏去”啦……諸如此類的,那小諸侯還越說越起勁,以此的強出頭給自己留給能夠力挽狂瀾的光輝形象,隻不過他打錯了如意算盤。

像泓王這麼暴躁的人,怎麼可能在聽了這番話之後還能無動於衷?這是在挑戰他的權威,他怎麼可能會讓這些人騎到他的頭上。隻是,怒氣值上升的結果是,那個倒黴諸侯真的要倒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