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宇二年,在曆代之中也算是一個比較平靜寧和的年份,新帝登基之後,致力於發展民生,很多從海外貿易交易而來的高產作物被運用於土地之間,百姓從一開始的不信,到作物產出之後的極盡喜悅,對段錦睿這位一開始強製推行新作物的皇帝從不以為然甚至是暗地裏咒罵,發展成了人人稱頌。
商業上,有別於前幾代重農抑商的政策,不止是在一屆的科舉之中允許商人之後參加,甚至減少了以前眾多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重新規定了一套新的稅法,且大力扶持一些於民間有利的商業的發展。
本來這些政策不容易實施下去,但是,那一批天子門生卻是天生的保皇黨,段錦睿隻要提出建議,自然有的是人幫他完善,不斷支持。
短短一年時間,這一係列的舉措已經初見成效,百姓安居樂業,也許是因為前幾年各種天災頻頻發生過了,段錦睿登基之後,意外地,那些天災居然也不怎麼出現,連帶著人禍也因著大力懲治貪官,禦史天下巡查,而漸漸減少,天宇年,卻是出現了難得一見的中興之勢頭。
唯一可慮的,便是宮中除了一個久久不曾見人,病重閉宮的皇後之外,還是不曾有一個妃嬪連帶著連一個侍寢宮女都沒有出現。
這種事情若是往常,自然會惹得朝中議論紛紛,可是,在一年前,因為類似的事情,在朝堂上管不住自己的嘴,非要追著新帝不放,當時沒有怎麼樣,在後來,卻因為各種事情,一個個或貶或謫,誰都不是傻子,自然不會往這個敏感的點上戳,畢竟,大多數人忠君也是為了在皇帝麵前掛上名號,為自己博一個更好的未來,有害無益的事情,很少有人想要去做。
隻是,很少的人也是人,也有真正迂腐的以著忠臣自居的大臣,因為此事,多次具表,在朝堂之上據理力爭,甚至有些激烈的,直接便要去撞柱子,可惜的是,段錦睿在別的方麵還會做做考慮的樣子,然後暗自引導朝堂上的走向,達到自己想要達成的目的,在這方麵,卻是出乎意料之外的固執,他現在登基已經不再是初初上位,做什麼都要仔細琢磨,現在,若是有人說這些,他都是當朝反駁,絕不容人多言,若是有大臣要死諫的話,杵在太和殿大門廊柱邊的那些由莊離訣親自訓練出的宮廷禁衛也不是吃素的,要阻止四體不勤,養尊處優慣了的這些大臣們往什麼東西上撞,一抓一個準,自然,段錦睿沒有忘記讓禁衛們保護大臣們直到出皇城為止。
不是死在朝堂上或者皇城中,死了也白死,想要靠著死諫青史留名的老臣無奈,最後感歎,恒睿帝,脾氣撅起來的時候簡直便像是倔驢一般,這是那些一直堅持想要皇帝再納後宮,因為段錦睿的固執己見,白費功夫,而越見蒼老的大臣的原話。
柳墨言收到段錦睿傳來的信,上麵用著有些詼諧的語言描述著君臣之間的鬥法,和段錦睿一貫的冷肅樣子完全相反,讓他看的是津津有味兒,提筆便寫下回信,寫的是邊關趣事,草原風光,自己在這裏有多麼的受小姑娘歡迎,每次出城訓練的時候,萬人空巷之類的誇張的說法。
待到長長的仿佛還是有許多話未曾盡數訴諸信紙之中的那封含著思念的信寫完的時候,已是日上三竿,柳墨言伸了個懶腰,捏了捏自己發麻的手,心裏思忖著,握筆果然是比握著武器艱難許多,對他來說,他這輩子,是做不了那種老老實實呆在一個地方埋首案牘的人,不過,這麼一想,便想到了那個不得不和成堆的公文整日裏奮鬥的男人,柳墨言沒有在段錦睿身邊安排耳報神,但是,隻是想到連邊關都開始傳開來,實行的那些新政策,還有百姓生活的好轉,便知道了段錦睿現在有多麼的勤政。
整日裏埋首公文,居然還抽出時間堅持十天半個月便給他來上那麼一封厚厚的信,在這遠距京城的千裏之外,何其地困難?
還專門訓練了能夠飛翔如此之久的信鴿,跨越半個中原,卻不是說些緊急軍情之類的,信中談天說地,不全是什麼情情愛愛,他們之間,交流民生,時政,風光,人物,趣事,想到什麼寫什麼,自在悠閑,一點兒都不覺得厭煩時間與空間相互隔離開的那份陌生,在每一封信到達手中的時候,便悄然地消散了個無影無蹤。
隻是,段錦睿真的像是他信中寫的那樣輕鬆嗎?為了他,那個男人一直在做著被天下所有人所不理解的堅持,固執。
段錦睿能夠在他今年有事未曾回京之後,沒有責怪抱怨,而是在每一封信中都讓柳墨言輕鬆自在,將分離的苦楚隱去,盡是美好的日常,隻是看著那些男人一筆一劃寫出的字,便有一種溫暖在心間徘徊,這風沙苦楚的邊關,仿佛也不是那麼寒冷了。
越是對他好,越是不責怪,柳墨言便越是會在以後的某一日中突然察覺出來,開始無法安心。
本來覺得頗為感動,又有些自得的柳墨言皺了皺眉,自我反省。
越是反省,越是發現自己似乎越來越對不住段錦睿了,在他們定情的當口,在那個男人滿懷著熱情,期待著他們的未來的時候,他伸手潑了對方一瓢涼水,便那麼堅定地離開了,尋找自己的自由,實現自己的價值,而且,這一走,便是一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