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和的臉上,卻陰晴不定。
她一直是個冷靜的人,做起事情很少會感情用事,即便麵對的是莫逸。
她聽完莫逸的話,就已經明白,這個奏本的意見,一半是黎鼎的,一半是莫逸的。
前麵那些要免罪的人,與破盛京之前,黎鼎給她的名單完全一致;而後麵那些要流放充軍的,一定是莫逸的意思。因為這些人是她要殺的。
趙郡火案,他是參與其中的。朝臣們不知道她對北周氏族的態度,他怎麼會不知道?但是他仍然要保這些人的命。
很好,一個借機樹立自己北周第一大氏族的威信,一個故意不理會她的意圖。當時她對他說,你會讓我滿意的。很顯然,他沒有做到。
可是,即使她自己並不滿意,她也不準備駁回,因為這是他第一次上朝,需要為他立威。
她看向黎鼎,緩緩問道:“黎侯認為呢?”
黎鼎出列,躬身回道:“臣認為逸王所奏甚是!”
甚是,當然甚是,因為那就是你的意思。羲和心裏這樣想,卻仍微微點點頭,轉向顧遠問道:“丞相認為呢?”
顧遠這麼老謀深算的人,早已領會她的意圖,不過是借他丞相的名頭,給她多一個允準的理由,不讓別人覺得,她對逸王的建議一味聽信罷了。
他出列說道:“陛下,臣以為如今天下初定,當安撫人心,逸王所奏,懲處得當,兼懷仁德,北周族人必然感念陛下不殺之恩,眾心歸附。”
薑還是老的辣,一番話將羲和心中想的沒有說的,眾人敢說的不敢說的,都說完了。他說完還不忘加上一句:“望陛下準之!”
送佛送到西。她隻需要點點頭,這個事情都成了。
顧遠說話還是很有分量的,他一表態,朝臣們紛紛附和。
於是,羲和隨意地點點頭,道:“準奏!”
即使是有人反對,她也也照準。當然,現在這種局麵最好不過了。
接下來莫逸就退回列中,朝堂上開始漫長的議事。羲和也並未向他看過去,他也並未再說話。
這一切看在朝臣們的眼中,傳言不攻自破。
什麼嘛?他們之間的關係,看起來並不是傳聞那樣親密。她對逸王,也不過如此啊。她封逸王,不過是利用他對付北周氏族而已。
自此,眾臣藏起了準備的奏本,沒有人再說他破格封官,違製封爵的事。但是,這卻不代表他們認可了他。相反,他們更加鄙視他。
這個人為了榮華富貴,為了高官王爵,將黑手伸向了他原來的臣民。這是以忠義自居的文臣們所不恥的,雖然他們中間不少也是降臣,但是寬於律己,嚴於律人是他們的一貫傳統。
莫逸的第一次早朝,讓很多人放下了對準他的冷箭,也讓人更加鄙視他。他與大元的朝臣們格格不入,與他較為熟悉的是紅藍子暗四位劍首。
可是梵東神龍見首不見尾,很少出現。簡言懷整日陪在羲和身邊,很少出來。沈盡對他倒是友好,但他政務纏身,忙得不可開交。韓琦又不在洛州。他看起來非常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