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告訴我們日本很多問題。

學生根本不把大人當一回事。

說謊話是十分自然的事情。

霸淩也就是欺負人是習以為常的事情。

學生以欺負老實欺騙老師為樂。

還有恐怖可怕的十四歲少年保護法。

隻要是十四歲以下,就可以殺人。

殺人不犯法。

在教化院裏一段時間,就可以沒事人一樣的重返社會了。

這樣的事情,在中國,一定是回避,一定是禁止。

但小日本就不怕,我就是這樣拿出來給你看。

為什麼我說《告白》比《讓子彈飛》好?

《讓子彈飛》裏薑文表現出了電影的迷茫與悲痛。

中國電影總局如一座大山一樣,壓得這位才華導演迷茫無奈。

他想要反抗,想要讓大家跟著反抗,但最後,他的表現如同他在電影裏的一樣,跟著大家走。

是的,他雖然顯得風風火火,但也隻能隨波逐流。

而《告白》就不同了。

這部電影裏,我們看到了曾經根本抬不起頭也拍不出好電影的日本電影人谘意縱情的發揮他們的想像力。

當日本人、韓國人、泰國人、印度人都有了自己的電影,有了自己的好電影……

中國人卻還在苦苦的掙紮。

上層領導還在說什麼可以拍,什麼不可以拍……

可以預見,在未來,中國不會有什麼好電影。

看看《趙氏孤兒》拍成了什麼東西。

《夜宴》和《無極》成了絕對的笑話。

《集結號》裏硬傷處處。

《英雄》是純粹的色彩攝影藝術……至於電影?我沒看到。

《黃金甲》是戲不夠,胸來湊。

《十麵埋伏》真經典,死不了的小妹。

還有一部《山楂樹之戀》,雖然清純了一點,但明顯就可以看出來,是跟著上層偉大和諧意圖走的一部作品。

任何一部電影,當它的主題思想不是電影,而是政治為主的時候,有了這麼一個向心,還指望可以長出筆直的樹嗎?

在這樣的向心力下,所有的樹,所有的電影,都是歪脖作品。

不敢麵對現實,是中國電影最大的硬傷。

不敢寫實,是中國電影最無奈的一麵。

正如薑文在電影《鬼子來了》裏支支唔唔半天,什麼伍隊長、五隊長、我是誰的,就是不敢把武(工力)隊三個字說出來。

他如此的注意政治影響,這部片子還是給中國電影總局給斃了。

唉……

什麼時候……

中國人也能拍《告白》這樣直視人之本(忄生)的電影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