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縣城中,城頭眾人見賊兵大營起火,那城頭小將道:“快!速速稟報太守大人和都尉大人,就說賊兵大營起火!”
一刻鍾後,涿郡太守劉焉與都尉鄒靖攜一個長臂大耳的年輕人來到城頭,三人凝望著城外賊兵大營,見火勢之大幾乎蔓延到了整個大營,大營裏喊殺聲不斷,亂成一片。
原來,劉備因家中貧困,在涿縣城中販賣草鞋用以度日。他少年時分,曾外出遊曆,得拜盧植為師。近日在街上看到招兵告示,劉備大喜,認為自己的機會已經來臨,便到軍營中報名參軍,因其形貌怪異,為都尉鄒靖所注意。鄒靖引他見太守劉焉,後通報姓名,道出漢室宗親身份,乃漢中山靖王劉勝後代,論輩份為劉焉之侄。
劉焉大喜,轉頭道:“你們誰願領兵出城去接應援兵?”
那長臂大耳的年輕人道:“叔父,備願領兵去接應援兵!”
劉焉道:“好!那賢侄你就······”
那鄒靖心道,若不是計還好,你立了大功;若是計,那出兵涿郡定然不保,而我全家老小都在這,你們的可不在啊,不管勝不勝,對我都沒好處。遂急忙打斷劉焉的話,反對道:“大人,屬下懷疑那可能是賊兵所設的計謀,引誘我軍出去而聚殲之。所以,屬下認為不可出兵!”
那長臂大耳的人急忙道:“兩位大人,劉某敢向上人頭擔保,那一定是援軍進攻敵營,並且已經攻破賊軍大營,隻要我們出城接應,便可大獲全勝!解涿郡之危!懇求兩位大人發兵接應!”
那鄒靖怒道:“劉備,我問你,你說那是援軍?可是那個援軍來自哪裏?周圍郡縣都是自顧不暇,怎麼會有援兵?那你說,哪來的援兵?”
劉備,原來他是劉備,如果王恒在這兒,一定會驚歎而哈哈大笑,原來漢末三雄之一的劉備也有這種被人訓斥而無可奈何的時候。
劉備臉色不變,不卑不亢道:“大人,據劉備觀察,此必定為援兵,若為賊兵之計,那賊兵大營絕不可能是如此糟亂,除非賊將對賊兵有絕對的控製力,然鄧茂絕對沒有這個能力,也沒這個實力!而備聞,此援兵應該不是附近州郡的郡兵,而應是義兵鄉勇,所以,備懇請兩位大人發兵支援!”
那鄒靖眼珠轉了轉,道:“太守大人,若小劉兄弟率軍,恐難以服眾!既然如此,那就由本都尉親自率軍前往支援吧!助那援兵一臂之力,剿滅叛軍!”
劉焉道:“好!那你就率兩千軍馬前往支援,留下軍馬三千相助守城,以防賊兵偷襲!”
鄒靖大驚,道:“兩千?就兩千軍馬?”
劉焉眉頭緊皺,大喝道:“當然是兩千,不是兩千你還想要多少,你還想全都帶走不成!嗯···城中可就隻有五千兵馬,而且還要守城!”
“呃······好吧!不過,大人,那一千騎兵······我要帶走!”
“那一千騎兵留在城中,以備不測!”
“大人,軍情緊急!戰機稍縱即逝,我們必須以最快的速度趕到戰場!否則,戰機消失,我們很可能會一敗塗地,進而身死人亡!”鄒靖先是理直氣壯,而後又低聲道:“而且,大人,守城好像也用不到騎兵吧!”
話說到這個份上,劉焉無法再次反駁,道:“呃······那好吧!一千騎兵你帶走,本官留三千步兵守城!去吧!本官期待著你的勝利歸來!”
“是,大人!下官定然不辱使命!”
“叔父,不若我與鄒都尉一起走一趟,去見見世麵!”
“嗯!你去吧!”
劉備大喜,心道,終於有能立功的機會了。而鄒靖也是大喜,“他知自己才能不如劉備,現在劉備同他一起去,勝利的幾率就又大了幾分!”。
鄒靖遂與劉備下城去整頓兵馬,路上,鄒靖對劉備道:“玄德兄弟,你說,待會我們該如何行動?”
“待會,不如由備率領騎兵先行為前隊,大人率領步兵在後為後隊。若前隊中伏,則後隊接應,如此裏外夾擊,必可大勝;若前隊無事,則騎兵可迅速前進,接應援兵,以待後對。如此,方可大破賊兵,接應援兵,並可解涿郡之危。不知大人以為可行?”
“好,待會就按你說的辦,勝利回來後本都尉必為玄德請功!”鄒靖一本正經的道,心想,請功,當然會請!不過嘛,你的功勞絕不會比我多。
玄德心中大喜,道:“謝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