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自逢紀歸來,得到王恒的承諾,大喜,即依田豐之計,發書到公孫瓚處,約共取韓馥,以分冀州。公孫瓚得書,見上麵說約共攻冀州,平分其地,大喜,即日興兵。
韓馥得知公孫瓚欲攻冀州之消息,因無大將可用,遂招袁紹禦敵。而袁紹卻奪了韓馥之權,自取冀州,以為冀州牧。
公孫瓚得知袁紹已經占據冀州,即遣弟公孫越來麵見袁紹,欲要商議以分其地。袁紹不允,公孫越辭歸,於路為袁紹所殺,且詐稱董卓兵馬。公孫瓚得知其弟公孫越被袁紹所殺,大怒道:“袁紹誘我起兵攻韓馥,他卻就裏取事;今又詐董卓之兵殺死吾弟,此仇如何不報!”遂盡起本部兵馬,殺奔冀州而來。
袁紹得知公孫瓚兵馬將至,便領軍出戰。二軍會於磐河之上:袁紹軍馬處在磐河橋東,公孫瓚軍馬屯於橋西。兩軍相戰,互有勝負,僵持不定。
因青州黃巾軍起兵作亂,連戰連捷,天下震動,各地黃巾餘部遂紛紛起事,天下頓時變得混亂不堪。
曹*所部於兗州東郡評判,其對手就是曆史上大名鼎鼎的張燕所部,不過此時張燕並非為大頭領。黃巾軍與曹*也是互有勝負,曹*也被拖在了東郡,無暇顧及青州之事。
而袁術正忙於攻略揚州,但其根基豫州卻並不穩固,顯得略有些急躁,因此久攻不下,空耗錢糧。
西麵的長安,以司徒王允的朝臣見董卓日漸昏聵,連環計也漸漸的開始提上了進城。蔡琰每日在府中煩悶不堪,卻因董卓的緣故而不敢出門;思念王恒,又因父親蔡邕不願離漢帝而去,而不想離開長安。因此心傷,整日哭泣,但每次想起王恒時,或是撫琴傷懷,或是習練太極。
而那個駝背的老人,正是王恒的父親王碩,整日看蔡琰如此,心中滿是感歎,一臉的愁苦之色,不知是為自己的遭遇傷懷,還是為自己的兒子的遭遇傷懷,或是兩者都有。同時他還感覺到自己的周圍總是多了些人,似是在保護自己。到了這個時候,他就算是傻子,也知道這是兒子王恒暗中派來保護自己的人,頗感欣慰。
王恒得知眾諸侯的這些情況,心中的憂慮減了不少,但不知各個諸侯的具體進度,但知道時間定然不會太長,就會分出勝負的。而勝利的一方肯定是曹*,袁紹以及袁術等人。故而,王恒急忙加快了進度。
臨淄城外,十餘萬黃巾軍彙聚,以藏霸為首,四麵圍住臨淄城,日夜進攻,誓要在官軍的援軍到來之前,拿下臨淄城,控製青州。而此時城內守軍隻有兩萬有餘,且有數千傷兵,並且因連戰連敗而士氣低落。
經過了這幾年的隱忍,藏霸等人也漸漸的找到了一些工匠,並且學會了製作簡單的攻城器械,例如雲梯等等。
藏霸向遠處望去,太陽已經快要落下了地平線,變得昏紅,天幕染上了一層紫紅色,透出即將落幕的悲涼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