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是信得過我們,不妨就講講你的故事,我們都很感興趣!”琳娜很想了解溫倩的身世,隻是覺得那屬於個人的隱私,就不便問起。既然她主動提出來了,當然樂意傾聽。
而溫倩發自內心已經喜歡上了這個群體,尤其眼前這三個人跟她的年齡相仿,經過這幾天的相處,覺得他們都很真誠坦率,很能合得來,也就沒有了什麼顧忌,思量了須臾便開門見山地講了起來:
她出生在一個單親家庭裏,自記憶起就沒見過親生父親。後來母親告訴她,在我還沒出生之前,父親就去世了。
因為父親對她來說不過是個概念而已,聽了之後也不覺得有多麼悲傷,反倒認為有母親的疼愛足矣,她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在她十二歲那年,含辛茹苦的母親突然患上了絕症,這才告訴了她實情。
原來,她的親生父親並沒有死,而是在她還沒出生之前,就拋棄了身懷六甲的母親,從此杳無音信。
毋庸諱言,父親是有婦之夫,母親並不是他的合法妻子,不過是非法同,也就一直沒有登記結婚。母親對此卻並不介意,不顧家人的提醒和堅決反對,死心塌地跟著父親,為此甚至同家人斷絕了關係。
後來,父親就把母親安頓在了一個誰也找不到的地方,過起了自認為是美滿幸福的生活。
事實上,母親對父親的情況一無所知,甚至不知道他的真實姓名,而肚子裏的溫倩自然就成了私生子。
直至父親離家出走再也沒有回來,母親才恍然大悟,但一切都晚了,隻能忍氣吞聲地搬到了一個遙遠而又偏僻的鄉村裏把她生下來,從此我們娘倆便開始了漫長而又艱辛的孤兒寡母的生活。
即便如此,母親從來也不埋怨父親,總跟她說父親的好,因此她也就一直很懷念那個沒曾謀麵的父親。
母親無疑把所有的愛都傾注在了她的身上,因此在她的記憶裏,盡管除了母親沒有任何親人,什麼姥姥姥爺,什麼姑姑舅舅,什麼兄弟姐妹等等,在她幼小的心靈裏同樣都是一些概念,但她的童年時代過得還算不錯,。
她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好,更不覺得是一種不幸,有疼她愛她的媽媽,還有村子裏的小夥伴,跟別的孩子沒有什麼不同,一樣健康快樂地成長。
直至母親臨終前才告訴她,原來她也是有姥姥姥爺和姨姨舅舅的,甚至還有許多表兄弟表姐妹,因此很快他們就把她領走了,帶到了一個十分陌生的大家庭裏,盡管他們都對她很好,但她在感情上同他們卻十分疏離,甚至怨恨他們拋棄了母親和她,覺得自己是寄人籬下。
失去了精神上的支柱,也就得不到心靈上的慰藉,更是感覺不到溫暖和關懷,因此還沒讀完初二,她就決意離開那個家,去我的親生父親。
雖然不知道父親的真實姓名,也不知道他人在何處,更不知道他長什麼樣,但從母親的口中獲悉,父親是個南方人,她的相貌跟父親極為相像,因此她很自信,隻要她還活著,就是走到天涯海角也要找到父親,到時候父親總不能不認自己的親生骨肉吧!
因此,連聲招呼也沒打她就離家出走了,來到南方的一個大城市裏,一麵打工,一麵尋找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