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校長從軍記(2 / 2)

“猴子”頭頭遠遠的觀瞧,見一條狗就能有如此大的作用,便天天的來放瘋狗。有時候一天幾次,有時候一次幾條。

這狗不像人,他在陣地前亂竄,很難打中。特別是到了晚上,連腳步聲都沒有,到了近前才發現有兩個發光的眼睛看著自己,好多人都著了道。

雖然被狗咬了暫時不會死,但是總歸是減員了,而且不及時治療死亡率百分之百。當時,我國的狂犬疫苗幾乎都是進口的,一下子供給這麼多還是略顯吃力。

這引起了首長們的重視,所以,當時軍區決定,立馬在自己的軍區醫院裏成立狂犬病疫苗的研究小組,從各界招攬相關人才。

田繼東的水平比起校長來說自然是差了一大截的。但是當時在部隊裏,像他這樣軍事技能過硬,還能有其他一技之長的人少之又少。他在部隊裏提出的各種化工方麵的建議,他的首長是看在眼裏的。

所以,田繼東被首長推薦,回到軍區去麵試。一同麵試的,當然還有校長。

校長自不用說,他對醫藥的研究雖然不算是頂尖的,但很專業,而且他就是軍區的人,進入小組理所當然。

田繼東平時在校長身邊耳濡目染,也懂點相關的知識,不過比起其他來麵試的人,他隻能算得上門外漢。

但田繼東最終還是入選了,因為他在前線麵對麵的遭遇過狂犬病的瘋狗,而且他代表的是前線的部隊,醫院的領導不好把他退回去。

就這樣,小組成立後,校長和田繼東又膩在了一起。

說是小組,其實規模一點都不小。開個動員會,浩浩蕩蕩的來了上百人,各個醫院的專家,學校的教授來了一大群。

校長和田繼東見到了國內一些平時隻聽過名字的專家,他們就像小粉絲看到大明星一樣的激動。

不過這些“大明星”一見麵就吵,他們各自都有自己的方案,各自都有自己的理由。

他們大致分為兩派。一派是“眼前派”,他們主張研製隻毒狗不害人的藥物,把當地的狗都毒死。他們的理由是:國內的水平短期內要大規模生產狂犬疫苗是不可能的,而且小組成立的最終目的就是解決士兵被狗咬的問題,那麼把狗都弄死了,問題就解決了。

另一派是“長遠派”,他們主張集全國之力,在首都成立一個能生產狂犬病疫苗的藥廠。他們的理由是:雖然速度慢,但是一勞永逸。敵人以後在其他地方再用這種方法也不怕了,而且這是個利民的好事。把所有狗都弄死還是不太人道,而且這算使用了化學武器,不說日後國際上有人追究,就是這化學製劑對人的安全性也不能保證。

他們兩派就這麼吵了個把月,什麼實際行動都沒有。後來,來參加動員會的人越來越少,連小組的掛名組長都稱病不來了。

校長和田繼東倒是不在乎,他們每次聽專家們吵架都覺得非常有趣,每每聽到一些新理論和新知識都認真的做了筆記。等散會了或者休息時間,他們纏著這些專家問這問那。

當時的專家架子也不大,見有人對自己的觀點這麼感興趣,總是一講到底。

又過了半年,大局麵上沒有什麼進展,但校長和田繼東學習到了很多知識,也認識了不少業內頂尖的人才。

隨著他們的學習和提升,慢慢的也能加入到討論中來,那些老學者見到年輕人這麼積極,也給他們表達的機會。

校長漸漸的成了“長遠派”,田繼東是上過戰場的人,他更傾向於直接消滅的“眼前派”。

他們在學術上的分歧,並沒有影響他們的友情,而他們在思想上的碰撞也引起了其他幾個年輕人注意,他們幾個人自己私下成立了學習小組,互幫互助。

最終,這些專家不再爭吵了。不是因為誰說服了誰,而是他們不再為這種沒有進展的動員會浪費時間了。

加上軍區輪戰,他們的軍區換了下來,首長們也不再去關注這件事,他們的小組就改製成了真正的小組。

軍隊的科研小組,戰鬥目標還是排在第一位的,“眼前派”更加符合當時的國情,也能更快的達到目標。

小組由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專家接手,剩下的也就是幾個學習小組的人,還新加入了一個人,他是這個專家的學生。

這個專家還好,什麼事情都有商有量的,有什麼突破也不霸占功勞,名利大家共享。他那個學生就次了,除了做實驗是把好手,其他沒一樣好的,所以他始終融入不到這些人裏麵去。

就這樣,校長一天前線沒上,一個敵人沒殺,在這軍區醫院裏待到了退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