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困難時期,文娟從上海電力學校畢業了,這使親愛的媽媽從沉重的負擔中解脫出來,使她感受到了輕鬆。雖然媽媽在艱難勞累的生活中患上了肺結核,可是她在精神上感受到了愉快,使她感到最欣慰的、最幸福的是自己的女兒和兒子多麼好啊!自古至今人們都深切體驗到了子女好是最大的幸福,丈夫已經含冤而死,自己日夜渴望的不就是子女能夠成人成才嗎?即使他們都不能受到高等教育,可是他們都在勤奮地努力、堅強地生活啊!
自從文娟的媽媽堅定了自己的生活信念,她不但要為自己和含冤而死的丈夫堅強地生活下去,更要為文娟和文學愉快地生活著。一家人相依為命,將來一定是有希望的。
原先學文的家境也是比較貧窮的,父親的工資每月才五十四元,母親沒有工作,好在國家對大學生實行助學金製度,不但免收學雜費,而且還提供夥食費,使學文的哥哥姐姐都能享受到高等教育。可是當學文初中畢業準備升入高中的時候,家庭已無能力給他提供夥食費了,他不得不考入中等技術學校,去享受國家提供的助學金待遇。一九五五年學文畢業了,到了遙遠的邊疆工作,每個月能夠拿到五十多元的工資,可以提供給正在大學學習的哥哥姐姐書籍費和零用錢,他自己的物質生活總是最簡樸的。他資助了哥哥姐姐們度過了艱苦的大學生活。後來他們大學畢業了,而且都被分配到了比較理想的工作單位,使一家人貧窮的生活有了根本的好轉。
學文覺得文娟的家境與自己家裏有些相似,尤其是國家困難時期的經曆,學文家中還有一件令家人痛心疾首的事情。大哥在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甘肅師範學院當教師。當時的學院領導很器重他,把他列入重點培養對象。他自己也很有自信心,並且鼓勵學文一定要參加高考,力爭享受高等教育的權利,他表示要在經濟上資助小弟念書。可是到了國家困難時期,學院領導執行極左政策,竟把大哥打成壞份子(學文一家人至今還不明白究竟壞在哪裏),並且開除出校。大哥在悲痛之中不忍心勞累家裏人,一直在到處流浪,最後倒斃在省城的馬路上。大哥在被學院開除後曾回過一趟家,並與家裏人合影留念。當時姐姐曾將這一張照片寄給學文,學文凝視著合影中皮包骨頭的家人身形,欲哭無淚。
學文以為與文娟兩家人的命運是相同的,他一定要去探望文娟的媽媽和弟弟,還有她家那間小小的亭子間。當然也要去看看他兒時居住過的地方,雖然當時他還在母親的繈褓之中,但這是生育他的地方啊。
學文準備乘長江輪船去上海,住在上海火車北站附近大阿姑的家裏。他還收到小哥的來信。小哥從北京到上海去出差,與上海力學研究所長期合作搞科研項目,他住在衡山飯店。
漢口到上海的長江輪船需要航行三天二夜,雖然輪船日夜行駛,可是學文總是覺得航行速度太慢了。本來他想拍電報給文娟,讓她到十六鋪碼頭來接,後來他以為不妥,文娟家裏的房間太小,別難為她了,所以他決定到大阿姑家去暫住。
那時候通訊的主要方式是拍電報和寫信,固定電話還沒有普及,學文在漢口給文娟拍電報,隻說明什麼時候能到達集寧裏五號。頭天晚上學文在大阿姑家安頓下來,他準備第二天一早去找文娟。
集寧裏學文是很熟悉的,上海的裏弄房都是從後門進,通過廚房間,學文登上樓梯直奔三樓亭子間,門是敞開的,學文看見了文娟和她的媽媽。學文先叫了一聲伯母,然後笑容滿麵地凝視著文娟,接著他將一包湖北特產白蓮子送給文娟,說是給伯母嚐嚐。文娟說弟弟在學校裏住讀,要等周末才能回家來,亭子間兩邊擺放著兩張小床,弟弟回來要睡地鋪了。文娟再三向學文表示歉意,說阿拉屋裏實在太小了。
文娟媽媽說出去買點小菜,亭子間裏隻剩下學文和文娟了,文娟說阿拉請儂來我們家,阿拉應該到碼頭上來接儂的,實在對不起了。學文真誠地說不用了,阿拉住在大阿姑家是很方便的,接著兩人便商量如他和弟弟也是分開吃的。學文便不作聲了,他慢吞吞地品嚐著寧波家鄉菜,想起了寧波人的勤儉樸實的傳統生活習慣,就說這鹹冬瓜吧,寧波人一年四季都要吃的,隻要飯鍋裏熱一下就可以吃。當然,也有吃冷的,尤其是早上吃稀飯的時候,寧波人總喜歡從瓦罐裏弄出幾塊鹹冬瓜來,配著稀飯吃了。老年人往往把碗裏的稀飯用舌頭舔得一幹二淨。學文幼年時代深受這種飲食習慣的影響,到了國家困難時期,他更是感覺到食品的珍貴了,總是把碗裏的飯粒吃得一顆不剩。現在他望著吃光了的飯碗對著文娟笑笑,文娟也理解學文的心態,笑眯眯地說:“阿拉老鄉,下飯嘸搞,飯要吃飽和。”學文感慨地說:“好多年沒有吃到這樣原汁原味的寧波家鄉菜了,滋味無窮。”文娟笑著說:“阿拉家常便飯和。”
吃好午飯,文娟收拾碗筷,學文打掃衛何在上海遊玩,文娟說到上海。這一刻她隻看著他,已經夠了。他也會那麼搞,還未關閉程序組方案,警車的聲音。
那一天是九月不敢回想,兩人長久地凝視著對方,好像是在表露:同鄉和,同行和,多少年以前的鄰居和,阿拉同車相聚又分離,讓阿拉回到上海集寧裏再見和。
開往上海的火車快要開動了,兩人的心情又激動起來。隨著車輪滾動的節奏,列車的廣播裏響起了南斯拉夫影片的主題歌曲“遊擊隊員之歌”。
朋友們再見吧,再見吧!
學文終於回到了久別的家,漢口三德裏這寧波人聚居的裏弄。他一聽到裏弄裏家鄉土味十足的話語,就覺得親切動聽,離別八年了,學文總感覺到好像經曆了一場戰爭,和誰打仗呢?和老天爺促成的自然災害吧!當然還有那些人禍。至於是三七分還是倒三七分呢?誰能夠分得清楚。不過最可怕的是把自己人當作敵人了。
父親早已退休了,下肢已經癱瘓,精神也麻木了。學文呆望著癱瘓的父親,想起了許多傷心的往事。父親沒有能力支撐這個家庭,也缺乏應有的責任感,使自己吃了不少苦頭。當年中考期間,自己連夥食費都付不起,硬是餓著肚子去應考的。好在考取了包括夥食費在內一切費用全免的地質學校,每個月還發給五角零用錢。從此,學文經濟上完全不要家庭負擔了,那時候他才十三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