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頓午餐大家吃得很開心,學文和文娟都還沒有到過首都北京,他倆都盼望著能夠早日上北京,去到天安門前留個影,再去遊覽北京的名勝古跡,所以文娟表示一定要到北京去。

沒有不散的宴席,臨別時阿哥還為沒有吃上西餐表示歉意,再一次盛情地邀請文娟到北京來,請她吃西餐和烤鴨。

愉快地和阿哥告別時,阿哥又拿出一包杭州小核桃給文娟,說是帶回去給你媽媽和弟弟嚐嚐的。文娟再三表示感謝。

學文和文娟離開了衡山飯店,沿著衡山路朝北走,學文說今天我們去逛南京路吧,文娟點頭表示同意,並且一會兒便將西瓜吃光了,文娟問道:“小阿哥,西瓜吃夠了嗎?”

“阿娟,吃是吃夠了,阿拉真想帶二個回去,給儂姆媽和阿拉大阿姑嚐嚐。”

“小阿哥,儂真會關心長輩,孝敬長輩,可惜人家西瓜不外賣的啊。”

“那阿拉到其他水果店去看看。”

他倆沿著南京路向東,並巡視了馬路兩側的街道,都沒有發現有外賣的西瓜,計劃經濟的年代,又在國家困難時期過後,市場供應的物資相當匱乏,即使在大上海人們生活都感到很多不便,他倆隻好放棄了買西瓜的念頭,想想還是照相便當,於是他倆就走向人民廣場,到那裏再去留個影吧!

漫步在南京路上,文娟想起了“霓虹燈下的哨兵”這個戲,於是她問道:“小阿哥,儂看過“霓虹燈下的哨兵”嗎?”

“阿娟,阿拉多次看過這個戲了,看過電影,也看過話劇,省話劇團、邊城文工團都演出過這個戲,阿拉總覺得解放十多年了,南京路始終保持著原來的麵貌,就是馬路上行人的衣著也是很簡樸的,人民始終保持著艱苦奮鬥的光榮傳統,這要歸功於黨的傳統教育啊!”

“小阿哥,儂說起傳統教育,阿拉想起了電廠吃憶苦飯的時候,好多職工都在飯桶麵前爭搶憶苦飯,弄得好些人頭上身上都粘上了野菜苞穀稀飯,有的女職工的長辮子都掉進稀飯桶裏了,還用舌頭去舔呢。”

“阿娟,自從阿拉出生以來,經曆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老百姓剛剛透過氣來,又遇上了國家三年自然災害,自己連憶苦飯都吃不飽,還說要去支援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世界各國人民,儂說好笑不好笑。”

由於激動學文的話已經說過頭了,文娟覺得怎麼都笑不出來,也不好再繼續說下去了,但是她的心裏也是有同感的,這真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了。

阿娟換了個話題,對著學文說道:“小阿哥,儂大阿姑家離火車站很近,還是儂去買二張火車票吧,阿拉的探親假期快要到了,儂就買後天的車票吧。”

“今天阿拉回去就買火車票。現在火車隻通到貴州安順,上海到安順的火車是晚上八點鍾開車,後天儂到阿拉大阿姑家來吃晚飯吧。”

“小阿哥勿用了,阿拉到儂親戚家去吃飯怎麼好意思呢。阿拉吃好晚飯再到儂大阿姑家去,不用客氣了,明天阿拉還要到弟弟學校裏去,阿拉後天再相會,小阿哥儂說好嗎?”

“好的,好的,按照儂說的辦。”

他倆走向國際飯店,瞭望這中國第一高層建築,學文想起了剛解放時他隨同媽媽從寧波鄉下出來,探望住在國際飯店爸爸的一位朋友。當時國民黨的飛機在上海狂轟爛炸,到內地去的交通基本中斷了,長江上的客輪也全部停航,學文和他媽媽在姨媽家足足等了四十天,這位朋友才買到了去漢口的船票,並用小車送學文母子倆上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