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小雞
陽春三月,高原上的小山穀倒不失為一塊樂土。這時我想到了養小雞。
星期天專程到幾十裏外的小鎮,從小販手裏買了十隻金黃的小雞,用紙箱把它們提回了學校。
沒想到,問題出來了。這些小家夥今晚住在哪裏?天快黑了,“大興土木”為它們蓋房子已來不及了,隻好將它們連同紙箱子一塊請到我不足二十平方米的小屋裏。它們在那個紙箱內嘰嘰喳喳,擠來擠去,吵得我徹夜難眠,第二天上課總是提不起精神。我向嘰嘰喳唆的弟子們講明緣由,中午,他們主動幫我在校園一隅的土堆旁修了一座雞舍。
之後,我除了上課就是操心這些小生靈。我逐漸掌握了它們各自的外貌特征、脾性和食量等情況。根據這些,我一一給它們起了名字,如“愛麗斯”、“公冶長”、“二狗子”等等。如此而來,我的生活倒也平添了許多樂趣,有它們的存在,我有了一種家的歸屬感和溫馨。
這樣過了半個多月,麻煩找上了我的這些家庭小成員。“小黃”已三天粒米未進,身體極度虛弱;“花毛蛋”渾身打戰,一隻眼始終迷迷離離得睜不開……請醫生吧,這兒沒有“雞醫”,買藥吧,不知它們害的啥病,查資料吧,床底下全是“子曰詩雲”,真急死人了!
我為它們的安康焦慮了整整三天三夜。有天早晨我到雞舍去放食,啊——天哪!心肝寶貝們都到哪兒去了?就連奄奄一息的“苗條”也不見了。我四處找遍,全無它們的蹤影。
校長知道此事後深表同情,他發動全校學生仔細尋找,結果也一無所獲。為此,我傷心了好多天,恨自己不知道雞舍是要上鎖的。
就在我快要忘記這十個小夥伴加小朋友時,在學校背後的亂石灘裏,我發現了十雙小雞腿,它們在白花花的陽光下好像二十個大大的問號。
我禁不住流下淚來,自己當初就不該養它們,它們應該在會養雞的人家裏盡享天年,況且我本已擁有了眾多急需喂養的“小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