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自己
看中央電視台的《百家講壇》節目,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於丹講《莊子》。
她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在一個地區,山裏的猴子經常跑到農田裏禍害莊稼。這個地區的農民們發明了一種用大口細頸瓶子捕猴子的方法。
瓶頸的尺寸恰好可以容納一個猴子的爪子伸進去。一旦猴子抓住一把米,攥上拳頭,就拔不出來。這個時候,如果猴子放下米,爪子還能拔出來,但是,沒有一隻猴子願意這麼做。瓶子裏有誘人的白米,猴子們夜裏來偷米的時候,把它細細的爪子伸進瓶頸。到了早上,一隻隻猴子在跟瓶子較勁兒,但爪子就是拔不出來。
聽完這個故事,我不禁啞然失笑。我在為猴子的行為好笑的同時,看了看自己的雙手,心想我們人有時候也如這些猴子一樣的固執。我一直認為,人應該多一點放下的勇氣,尤其是多一點放下自己的勇氣,但要做到這點是多麼的難啊。
放下自己,就是放棄那些不切實際的想法和欲望。
人也許與生俱來就生活在欲望中,永遠不會滿足生活已給予的一切。生活中有些東西是追求一生也不能得到或擁有的,甚至在追求的過程中,得到的隻是頭破血流,乃至身敗名裂。但我們卻不願放棄,不願鬆開緊攥的拳頭。有時如果舍棄一些夢幻般的欲望,就會享受到“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人生樂趣,就會生活在歡聲笑語中。
放下自己,還要正確地給自己定位。
每個人都是平凡的,都不可能超越自己、超越現實。有的人把自己看得過高,傲慢放狂。有的人把自己看得過低,自卑萎縮。放下心中那點較勁兒的,執拗的東西,認識到自己的平凡,以正常的心態對待自己,對待他人,就會離一個正常平凡的人不遠了:悲傷時大哭一場;歡樂時高歌一曲。寬容和理解傷害過我們的人,感恩和記住幫助過我們的人,完成好該盡的義務,履行好應負的責任。
放下自己是一種真正對自己、對生活的熱愛和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