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天堂的獨舞者
深秋的夜幕下,我坐在室內,寂靜如潮水湧來,孤獨似秋風肅殺而下。我伏案,打開隨身帶來的一本詩集,仔細地閱讀著。意味著我重又回到了靈魂征服軟弱的過程中。於是,我聽到一隻雄牛噌噌的蹄聲,看到一位詩人血酒一樣悲壯的獨舞。
他已離開了人間,卻給世人留下了大量無與倫比的精神財富。他已在詩歌的天堂裏獨自舞蹈——血酒一樣悲壯。這是我讀《昌耀的詩》時頓生的感覺。
這本書收錄了詩人昌耀自1955年秋至1998年春各個階段的詩作。由人民出版社於1998年編輯出版,現已印刷兩次,是昌耀生前讀者見到的最具總結和紀念意義的一本詩集。由此可以看出,昌耀的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多麼地受人推崇。
我在前幾年狂熱地進行詩歌創作,大量地閱讀眾多當代詩人的作品,知道詩壇上有位“詩人中的詩人”昌耀,生活在遙遠的青海。我從資料中得知,他的詩作《車輪》、《林中試笛》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裏被誣為“毒草”,他也因此而受到了二十餘年的不公正待遇。
昌耀的詩是當今詩壇上難得的珍品,沉鬱、蒼勁、高致、精微,虛幻豐碑。這正是現今詩歌應該堅持的品質。是的,正是這種閃爍著大美和至純至剛光芒的大詩震撼了讀者的靈魂。女詩人盧文麗評價道在無邊的寂寥中,諦聽那一道刺破長天的驚雷!”
人在他鄉,尤其在蒼茫的高原深處,夜幕沉沉,增添了些許天涯孤旅的況味。這時,不妨讀幾首昌耀的詩。當然,詩心泯滅缺乏情趣的人大可不必讀昌耀的詩,最好去提一瓶白酒喝喝。
“詩的質地是詩的生命,它是在靈魂裏麵。”這是惠特曼的真知灼見。《昌耀的詩》便是靈魂的吟唱。對於人生的酸甜苦辣抱以冷漠,不是每個人能夠輕易學會的。昌耀雖然命運維艱,可他的詩卻看不出啼血的呼號和滿紙的辛酸淚,他把生命交付給了美和真理。
當他的肉體停止運轉,當他在青海的大地上永遠地合上雙眼,他詩歌裏古老的漢字正長久地敲擊著人們的頭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