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楔子(27)清朝最後一個皇帝(1 / 2)

清遜帝,名愛新覺羅?溥儀(公元1906-1967年),字浩然,取孟子“吾善養吾浩然之氣”之意。滿族。

醇親王奕譞之孫、載灃長子。光緒死後繼位,是清朝的末代皇帝,是清朝入關後的第十位皇帝,患有男性不育症。

宣統帝溥儀,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2月7日)正月十四日生於北京什刹海邊的醇王府。

是道光皇帝的曾孫,光緒皇帝弟載灃的長子。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慈禧太後和光緒同時生了重病。

在光緒皇帝臨死前一天,慈禧太後也行將不起,由於光緒皇帝無後,慈禧太後在中南海召見軍機大臣,商量立儲人選,軍機大臣認為內憂外患之際,當立年長之人。

慈禧太後聽後勃然大怒,最後議定,立三歲的溥儀為帝,並讓溥儀的親生父親載灃監國。

大臣將此事告知光緒皇帝後,因為溥儀是自己的親侄子,又讓自己的親弟弟監國,光緒皇帝十分滿意。

接著,光緒、慈禧在兩天中相繼死去。半個月後,溥儀在太和殿即位,由光緒皇後隆裕和載灃攝政。第二年改年號為“宣統”,就這樣溥儀登上了大清王朝末代皇帝的寶座。

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暴發,次年2月12日,隆裕太後被迫代溥儀頒布了《退位詔書》,溥儀退居紫禁城中的養心殿,宣告了清王朝的滅亡和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製的結束。

1917年6月,張勳帶領辮子軍入京,和康有為等保皇黨一起,在7月1日宣布溥儀複辟。12日,在全國一片聲討中,溥儀再次宣告退位。

1924年11月5日,馮玉祥派鹿鍾麟帶兵入紫禁城,逼溥儀離宮,曆史上稱這為“逼宮事件”。

1924年11月,馮玉祥等人驅逐末代皇帝溥儀出紫禁城時,曾經發生警察總監張壁和鹿鍾磷等人在宮中追索鑲金傳國玉璽一事。

張壁和鹿鍾磷是奉了民國政府命令,擔心溥儀帶走具有“符瑞昭應”意義的傳國玉璽,所以才進行追索行動。

如果僅是傳聞宮中藏有鑲金玉璽,不至於引起民國政府發令專門尋找。

必然是政府內部有人親眼見過鑲金玉璽,才會向警方發出如此明確的指令,警察總監親自執行尋璽的任務,也可見此事受重視的程度不低。

張壁和鹿鍾磷,得到命令之後,火速帶兵將宮圍住,要求溥儀交出傳國玉璽。

溥儀看著他們逼宮,隻是回答道:

我那裏有什麼傳國玉璽呀!其實你們應該知道,傳國玉璽在很多年以前就不存在了,我們清朝入關之後,所有玉璽全都是自己刻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