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情結 六
兒童文學被認為是一種“淺語的藝術”。雖然它在立意的深
刻,意蘊的深廣上並不亞於成人文學,但它卻在藝術風格與敘
述風度上不能突破兒童的視角閾限。鳳傑以動人之筆通過對兒
童生活、兒童行為、兒童心理的摹寫與剖析,交疊出時代的顫
音、強音,那其中,高昂與低沉,粗獷與細膩,悠遠與臨近,都
在人們的心中引起共鳴。作者的獨特之處就在於,他在創作中
非常自如地結構故事,渲染氛圍,調動全部的感覺,運用比喻、
誇張、變形、重疊等修辭手法,編織成一組組引人入勝,啟人
遐思的生命樂章。
要調動讀者特別是小讀者的閱讀興趣是兒童文學作家首先
麵臨的重要課顆。幸運的是,我們民族文學的重要手段就是
“講故事”。比如《信從老山來》中,陳小風在為開赴老山前線
部隊送行時把一首小詩作為禮物贈給了一位戰士,這位戰士與
陳小鳳由此開始了書信往來,但這卻引起陳小風的同學與老師
的種種誤解,其後那位戰士英勇殺敵壯烈犧牲,他寫給陳小鳳
的最後一封信才使真相大白。這篇小說的故事結構以傳統的誤
會法造成懸念的蓄勢,以劉小豔為代表的學生與班主任老師對
陳小鳳“早戀”的誤會陰翳越濃重,最後掃除誤會揭開真相引
起閱讀的快感就愈強烈。小說正是在這樣著意安排的結構矛盾
中形成了情節的張力。
對氛圍的渲染,也是風傑兒童文學作品的重要特色。兒童
的天性是好玩耍,這也是心理學家們所確認的人生“遊戲”階
段。《寶槐》寫那棵老槐樹把蔭涼、槐米奉獻給人類的同時,也
把歡樂賜予一群頑皮的少年,他們在老槐枝幹上跳水,氣氛很
是熱烈——
小水鬼們在跳水台上站成一群,喊聲“一——二!”
一齊捏了鼻子,撲通,水花兒濺得老高,快樂中又使
人感到緊張。過好一陣,笑聲才從池塘四周冒出來,像
水晶官裏鑽出一夥快樂神。
這裏,喊聲、水聲、笑聲與歡樂、緊張的心理相互交織,融為
一氣,共同奏鳴出一種喧鬧的氛圍,充分表現了兒童世界的蓬
勃朝氣與活力,也體現了兒童文學的遊戲性、娛樂性的審美特
征。
“感覺”是一個頗為複雜的概念,近年來很多作家(例如莫
言等)都很注重於感覺描寫。鳳傑的作品中也有這方麵成功的
實例。如《月兒》中那位月兒的少年朋友在看見月兒被爹狠打
之後留下的青疤,“那一個個青疤仿佛在長大,變成了一張布滿
胡茬的鐵青臉膛。”青疤在物理上當然不同於臉膛,但在心理上
卻可“改裝”(弗洛伊德就認為夢中的甲很可能是乙的改裝物)。
“爹”的凶狠完全因為受了“後娘”的唆使,“我”由此青疤而
想到“爹”,顯然覺得“爹”的殘忍是生活與人性扭曲的表現。
感覺是主體知覺內在心理驅力的一種動態表現,當心理知
覺受到外界刺激後物象很可能變形而成為一種奇特的心象。《啟
蒙老師》中的楊先生教風惡劣,行為不端,當楊先生讓“我”滾
出學校時“我”所看到的楊先生變得無比醜惡,“眼睛牛鈴似的
擠在一起,鼻子蒜錘兒樣的下垂,嘴像破瓢扯向一邊”,這種物
象的變形完全附帶了主體情感的色彩。在《水祥和他的三隻耳
朵》中,由於從極端貧困的山村來到富麗堂皇的城市,水祥的
心理反差陡然加大,他在城市街道上走過,“覺得人群中個個麵
孔猙獰,高樓都向街道壓擠”,這顯然是主人公心理失衡的表現
——他太看重自己的不幸,於是才那樣自尊,以至產生強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