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劫至(2 / 3)

|“阿彌陀佛!”

一聲悠遠的佛號仿佛從遙遠的天外天傳來,悠蕩空明,又是無比莊嚴。於此同時,蓮台上爆發出更加絢爛的金光,金光閃耀中,一個無比龐大的金佛出現在蓮台之上。

金佛雙手合十盤坐在蓮台之上,雙目似閉未閉,嘴上略帶微笑,身後有八部天龍隨身護衛,隱隱有龍吟虎嘯之聲傳來,寶相莊嚴,令人不禁虔心膜拜。

以圓覺大師為首的眾僧人吟誦的聲音更加高昂,梵音中隱隱中包含著龍吟虎嘯,而蓮台之上的金佛也隨著越來越高昂的吟誦聲而越發的金光璀璨,在幾乎照耀了整個天地的時候,金佛原本似閉未閉的眼睛猛然睜開,低聲吟誦道:“南謨薄伽伐帝。鞞殺社。窶嚕薛琉璃。”(注:此為藥師真言,讀為nāmóbóqiéfádì。píshāshè。jùlǔbìliúlí)

原本散布於天地的金光如巨鯨吸水一般全部彙聚到了金佛身上,隨後,一聲響徹天地的“阿彌陀佛”霍然響起,龐大的金佛熊熊燃起,卻沒有絲毫令人炙烤的感覺,僅僅是一瞬間,龐大的金佛燃燒殆盡,滿天的蓮花也盡數枯萎,原本金光四射的蓮台變成了一片灰黃,沒有了方才的絢麗莊嚴。

此時,圓覺大師和數千僧人霍然起身,雙手合十,向著依舊懸浮在天上的蓮台深深一拜。

在蓮台中央,一顆跟碩大的蓮台的體積完全不成正比的珠子狀的物體慢慢浮起,散發出淡淡的金光,看似普通,卻隱隱有瑞氣從中散發。

眾僧侶齊聲吟誦道:“唵。鞞殺逝。鞞殺逝。鞞殺社。三沒揭帝莎訶。”(注:此為藥師真言,讀為ōng。píshāshì。píshāshì。píshāshè。sānmójiēdìsuōhē。)

珠子緩緩落下,盤繞在圓覺大師頭頂三尺之上。

圓覺大師緩緩轉過身,對著僧侶,也對著其他兩脈的修道士,合十一拜:“此為佛祖釋迦牟尼昔日圓寂之時的佛骨舍利之一,乃我佛門一脈無上聖物,其中蘊藏著我佛大慈大悲的無上法力,可以救眾生脫離輪回六道,皈依西方極樂淨土。今天,我以佛骨舍利中的無上法力,祝福諸位同道,即使在此劫中肉身隕滅,也可以得保元神,皈依西方淨土,金身重塑,修得阿羅漢果位。”

說罷,合十吟誦,原本隻是散發著淡淡金光的佛骨舍利高高浮起,散發出恢弘正大的佛光,照耀在眾人身上,隻是可能是因為是佛門弟子的關係,佛門一脈照耀了佛光之後身上都散發出淡淡的金光與佛光相和,而其他兩脈弟子身上隻是佛光一閃,就消失無蹤。

同塵道人微微一笑,待到佛光散去,佛骨舍利恢複原本的模樣,重新懸浮在圓覺大師頭頂三尺之上時,上前一步,說道:“道門弟子聽命,恭迎道門聖物!”

原本躬身站立在同塵道人身後的四名道士退到道門弟子之中,片刻之間抬上一個鏽跡斑斑的銅箱,那箱子不過四尺見方,卻仿佛極為沉重,四名道士都是修煉近百年的道門翹楚,四人合力,搬動這個箱子卻依舊一副十分吃力的樣子。

四名道人緩緩將箱子放到同塵道人麵前,躬身一拜之後,重新站到了同塵道人身後。

而同塵道人微微一笑,隨即揚起拂塵,向道門弟子示意。

道門弟子紛紛上前一步,向著東方天際躬身一拜,口中齊聲念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恒無欲也,以觀其眇;恒有欲也,以觀其所徼。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眇之門。道衝,而用之有弗盈也。淵嗬!似萬物之宗。銼其兌,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嗬!似或存。吾不知其誰之子,象帝之先.......”(注:摘自《道德經》)

隨著道門子弟的齊聲吟誦,東方天際原本已經恢複成碧藍色的天空漸漸有紫氣凝聚,霞光四射,陣陣祥瑞之氣潮湧而來,紫氣所到之地,萬物生機盎然,天上傳來鸞鳳和鳴之聲,地上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長出靈芝、朱果等奇花異草,諸多仙禽奇獸的幻影奔馳而來。

同塵道人將拂塵向東方一指,氤氳的紫氣仿佛受到了強烈的吸引力一般湧過來,沒有剛才佛骨舍利現世的時候那種金光燦爛的恢弘場麵,卻別有一番祥和之氣,道家講究順應自然,以生證道,所以顯得更加的質樸,空靈。

滿天的紫氣都被吸到拂塵之上,同塵道人低聲念一聲“無量壽佛”,一甩拂塵,紫氣全部湧向早就擺在一邊的鏽跡斑斑的箱子,一瞬間,箱子紫氣大盛,原本鏽跡斑斑的箱子一瞬間變得瑞氣氤氳,閃爍著華貴的紫氣。

同時,箱子上浮現出一位騎著青牛的老者,雖然隻是這附在箱子上的幻影,卻給眾人一種如淵如峙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