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門作為修道界三大脈之一,修行法門頗有其神奇獨特之處,除了奇詭的轉世修行之法外,修為高深的佛門高僧在圓寂之後,屍身被焚化之後往往會在其中找到幾顆散發著金光的舍利,顏色有紅,白,黑三種,據說分別是高僧血肉、骨骸和毛發所化,分別被稱為“佛血舍利”“佛骨舍利”和“佛發舍利”。、 無論是哪種舍利,都被認為是無比祥瑞的吉物,往往會被寺院或者高官貴族視為至寶,建塔供奉。
而這舍利,也卻尤其神奇之處,凡是虔心供奉者,往往不僅本身一生順利,無疾而終,連其後世子孫也往往福蔭綿綿,枝繁葉茂。
隻是,絕大多數人並不知道,這世上,除了這三種祥瑞舍利之外,還有一種凶厄無比的舍利,就是這“苦厄舍利”。
從外觀來看,“苦厄舍利”與“佛骨舍利”極為相似,都是純白色,隻是“滅世舍利”要比“佛骨舍利”大了許多。一般“佛骨舍利”隻有指頭大小,這“滅世舍利”卻足有拳頭大小。
而且,血、骨、發三種舍利都是散發著金光的,而這“苦厄舍利”卻是散發著柔和的白光,看起來更加的柔和。
最重要的是,這“苦厄舍利”就像名字一樣,並非帶給世人吉祥如意的聖物,而是降下無盡苦厄的邪物。
但凡“苦厄舍利”降世,天下必然有一場大動蕩,兵戈四起,災難不斷,往往大亂過後,天下百姓十不存一。
據說,這“苦厄舍利”之所以降世,必然是有高僧生前受盡無數冤屈,心懷無盡怨恨而死,死後怨氣不散,本來是慈悲普度眾生的佛門修為,會盡數化作苦厄之力,報複蒼生。
佛門本就講究在俗世遭受無數苦厄來磨練自己,因此,往往是無數苦厄加身,佛門弟子也隻會甘心忍受,而不會心生怨氣,更不會在死後怨氣不散,禍害蒼生。
尤其是能夠生出“苦厄舍利”的,必然是修行百年以上,佛法精通,慈悲為懷的得道高僧。
而這種高僧,往往視身體為無用的臭皮囊,以佛祖以身飼虎、割肉喂鷹的行徑為標榜,往往是寧願自身深受苦厄也不願連累蒼生,正是所謂的“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所以,死後屍身火化會出現“苦厄舍利”的高僧,必然是生前遭受了極其慘烈殘暴的冤屈,才會含冤而死,甚至在死後都不能使這滔天怨氣消散,要和百世修行之力相合,將原本祥瑞的舍利變成帶來無盡災難的“苦厄舍利”。
據傳,“苦厄舍利”曾經一次現世是因為當時佛門過於興盛,擾亂了九州世俗的秩序,當時的九州俗世之主武王為了維護統治,發起浩蕩的滅佛運動,無數的寺廟拆,佛經被燒,佛像被搗毀,數十萬僧人被迫還俗,其中為了維護三寶不斷,上萬僧人被血腥屠戮。
其中,當時的佛門領袖廣德大師,本已精研佛法百年,道德高深,佛力幾乎通神。
但是他慈悲為懷,不願以武力反抗武王,以免生靈塗炭,就獨自來到當時的京都,施展大神通,解除了當時京都附近的大瘟疫,又祈天降雨,解了已有數月的旱情,甚至不惜大損真元,逆轉陰陽,將原本已經咽氣的小王子硬生生從六道輪回中拉回來,得使還陽。
廣德大師做完這三件事之後,修為大損,尤其是最後將小王子從六道拉回陽世,不僅大違佛門順應輪回的精義,致使修為大損,還被押解小王子魂靈的鬼差所傷,鬼氣入體,大損陽壽。
廣德大師做如此多的事,甚至不惜違背佛門精義,不過是希望武王能夠停止滅佛,為佛門三寶傳續留下一絲生機。
豈料,武王在看到廣德大師的無上神通之後,不僅不對其感恩戴德,反而對其大生懼意,唯恐日後廣德大師這般修為的人威脅他的王座甚至是性命。
就一邊假意向廣德大師認錯,表示要立即停止滅佛,還要重修寺廟,重塑金身,使得廣德大師以為武王真的悔悟,放鬆了警惕。
之後,在武王為了慶賀瘟疫消除、大旱得解和小王子死而複生的宴會上,廣德大師的素菜中被下了奇門春藥“龍鳳鸞和散”。
這龍鳳鸞和散配方及其神秘,即使是多年修行的高僧都無法抵禦,更何況廣德大師深受重傷,修為大損,在這奇藥的催使下,破了佛門色戒。
第二天,清醒過來之後的廣德大師百年持戒得來的修為盡喪,羞愧難當之下,以頭觸柱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