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日後,劉澤與太史慈率領一千精騎,趕往劇縣,與孔融相見。孔融聽聞劉澤親來,喜出望外,四十多歲的人了,跑到城門外迎接,見到劉澤,拉住劉澤的雙手,不住搖晃,連連說道:“潤東到來,久旱逢甘霖也。”劉澤笑道:“澤來遲矣,青州百姓受害匪淺。”孔融說道:“人豈能未卜先知,潤東聞風而動,青州之幸也。”兩人拉著手來到北海國相府衙門。
劉澤見孔融客套完了,說道:“焦刺史被害身亡,青州不可無主,澤意,向朝廷舉薦文舉,暫領青州刺史,不知意下如何?”孔融迂腐,不代表沒有腦子,相反,是極聰明的人,孔融讓梨的故事,後世兒童啟蒙必讀。孔融暗思,自己也聽到了劉澤這次率領五萬大軍來到樂安,青州無主,帶來這麼多軍隊做什麼?黃巾已經平息,百萬人轉移到了吉州,這個時候來找自己,並送上了刺史大禮,那麼要求自己回報什麼?孔融腦子瞬息把問題想通了,不過刺史之位,自己坐還是不坐呢?不坐,青州這麼多太守,想著刺史位子的大有人在啊。吉州兵的戰力,孔融可是親眼所見,憑著六萬人馬,人家可以把青州緊緊握在手裏。劉澤見孔融目光閃爍,知道在緊張思考,也不催促,悠閑地喝著茶水。
孔融是個愛民如子,想在政治上有一番作為的人,所治北海,可謂政通人和,萬民樂業。就是為人迂腐了些,不懂軍事。人哪有十全十美的,政務上有一套,就是絕對的大才了;文武兼備,兩方麵都優秀,縱觀中國曆史,也找不出一百人來。
孔融見劉澤關切的看著自己,心裏雖然苦澀,劉澤的為人還是不錯的,於是說道:“刺史一職,融願領之。不知潤東還有何打算?”“實不相瞞,若論治國安民,文舉實乃個中翹楚。目今天下,戰亂日起,非強有力者,不能保境安民,文舉強於政事,疏於軍務。澤意,以子義將軍督青州兵事。青州無戰亂,文舉方能展胸中抱負,造福青州百姓。”孔融見劉澤這樣說,如釋重負,本以為自己隻是個傀儡呢,人家壓根沒那樣想,想想自己確實不能給青州帶來穩定的大環境,畢竟軍事不是自己所長。劉澤這麼安排,政務上自己可以大展身手了。想通了,孔融麵帶笑意,說道:“潤東高瞻遠矚,思慮周祥,融不如也。”劉澤說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文舉儒家傳人,主政青州,必能發揚,昌盛儒學。”作為孔子的後人,孔融熱心的就是儒學的傳承和發揚光大,劉澤這一下,撓到了孔融心窩裏,舒服的孔融暗歎,知我者,潤東也。劉澤見孔融喜上眉梢,說道:“吉州水軍,欲在青州設一大港。樂安控扼河水出海口,然非良港。”孔融說道:“不知何處為佳?”“東萊不其、黔陬二縣,中有海灣,(即後世的膠州灣)為天然良港,澤囑意久矣。”不其、黔陬兩縣,當時實在是太偏僻了,黔陬隻從名字來看,就是不起眼的地方。孔融笑道:“其地太過偏遠,人口稀少,恐難作為。”劉澤笑道:“明珠蒙塵,拭之乃見。”孔融見劉澤堅持,也不好再說什麼。
曹操聽聞黃巾軍禍亂青州,刺史焦和沒於戰亂,與手下商議起兵,趁勢奪取青州,軍馬未發,太史慈收降黃巾的事又報來。曹操見劉澤插手,想到劉澤對自己不可不謂義氣,黯然傷神,把目光看向了冀州和徐州。
劉澤辭別孔融,仔細交代太史慈不要幹預地方政務,隻專心於軍事,適量招收新兵,壯大力量。太史慈得督一州軍事,可說是位高權重,對劉澤的信任感動不已,心中暗暗發誓,誓死追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