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火燒博望(1 / 2)

夏侯惇自被曹性射瞎了一隻眼,深以為恥,發奮操練武藝,現在若以武藝而論,當是曹操帳下第一人。這日一大早,帥軍從堵陽出發,準備占領博望後,攻取宛城。夏侯惇行軍速度極快,有“三日五百裏,五日一千裏”的說法。堵陽距博望不到八十裏,太陽尚高高掛在西天,夏侯惇已經距離博望不到二十裏了。

夏侯惇正行間,前鋒來報:“此去博望城,有兩條路可行,一為大道,但是斥候探知似有伏兵;一為小道,尚未探查到異常。”

夏侯惇打馬來到路岔口,站立在馬背上,向兩條路眺望,遙見大路旁的密林中似有刀光閃耀,旌旗暗動;再看小路,暖風吹動雜草、蘆葦,鳥雀嬉戲,一片平和。夏侯惇主意已定,大聲說道:“速速通過小道,逼近博望城。”

小道旁的蘆葦蕩深處,劉備從地上抬起頭,笑著對陳到說道:“夏侯惇中計矣。令晏明、文醜準備。”

陳到不解,低聲問道:“主公何以知之?”

劉備小聲說道:“大道我令人暗藏兵刃、旌旗,以惑夏侯惇耳目。小道我卻於半空布灑稻穀,引得鳥雀來食。剛才伏地而聽,夏侯惇大軍已轉走小道矣。”

陳到低聲道:“主公神算也。”悄悄轉身吩咐傳令兵。

夏侯惇見大軍處在雜草蘆葦之中,不覺得心驚肉跳,不住催促士卒,加快行軍速度。驀然金鼓齊鳴,兩邊蘆葦蕩中突然濃煙滾滾,接著火光衝天,大軍頓時陷入火海。夏侯惇的預感得到證實,卻是臨危不亂,指揮士卒以盾牌遮擋身體,貓著腰,繼續穿行。

劉備站立在高台上,見曹軍陣型不亂,慨然歎道:“夏侯惇真大將之材也。陳到,放箭!”

陳到揮動令旗,霎時兩邊箭矢如雨傾下。曹軍盾牌護在左右,箭矢從天而降,舉盾護頭,兩邊火焰燒灼,登時大亂,士卒如麥收後的田地裏的麥個子,紛紛倒地。夏侯惇冒火突煙而走,一將早已在前邊攔住了去路,那將大聲喝道:“夏侯元讓,已中了俺家大哥妙計,快快下馬受縛,饒你不死。”正是文醜。

夏侯惇更不搭話,挺槍便刺,文醜迎著。兩將戰了不到五合,夏侯惇打馬便走,身後文醜呐喊追來。夏侯惇慌不擇路,領著百餘親衛,隻望沒有煙火處便走,正行間,隻聽一聲暴喝:“夏侯惇慢走,你家晏明爺爺來了。”

夏侯惇大驚失色,不意劉玄德用兵如此玄妙,調轉馬頭,斜刺裏便走,晏明隨後追趕。夏侯惇見脫離了戰場,辨明方向,向堵陽趕去,正行間,一路大軍擋住了去路,夏侯惇哀歎一聲,“我命休矣。”向後便倒。

子午穀穿行在綿綿群山之中,長約600餘裏,北方為子,南方為午,故名子午穀。從關中南下益州,共有六條路可走,從西到東,分別是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庫穀道、武關道。其中以子午道最為險峻難行,故有:“關中六道,子午最難”的說法。魏延率領著兩千人馬,踩著崎嶇的山路,艱難挺近。特意尋來慣走山路的馬匹、驢子,馱著輜重,一不小心就會墜落下懸崖,引來士兵們的一陣緊張。魏延故意大聲說笑,激發士氣。第三日時,來到一處深穀,魏延見士卒疲憊,傳令休息。穀底布滿了累累白骨,四周野獸咆哮,令人不寒而栗。

趁著生火做飯的空檔,魏延率領一百人四處探查,見古木森森,野藤彌漫。因為陽光被遮擋,穀底顯得黝黑恐怖。魏延皺眉打量著前方的道路,見早被荊棘覆蓋住了,隱約可見路徑,暗想又要費一番力氣開路了。魏延探查完,剛要回營地,瓢潑的大雨突然從天而降,士卒一陣慌亂。好在漢軍裝備精良,取出雨衣披在身上,尋路而還。天色越發的黑了,一個士卒驚恐的說道:“將軍,我們迷路了。”

魏延在大雨中睜大雙眼,前方黑乎乎的,隻能看到不足五米的範圍,也感到回歸營地的時間用的也太長了。魏延說道:“休要驚慌,眾人一起大喊,讓營地的弟兄們接應。”

一百人一起吆喝,但是雨點擊打著樹木的聲音也是極大,傳不出多遠。魏延有點焦急了,士卒們處於穀底,如此急雨,萬一引發山洪,想到這兒,魏延腦袋一下懵了,三天的時間,挺進了不足百裏,寸功未建,白白丟掉兩千兄弟的性命,這個罪責,太大了。

夏侯惇驚恐萬分,前麵來人忽然大聲說道:“來者何人?我乃李典是也。”

夏侯惇差點一口氣沒背過去,喜極而泣,大聲說道:“曼成,我乃夏侯惇也。”

李典打馬飛奔向前,滾鞍下馬說道:“得到逃回的士卒稟報,末將前來接應,不料來遲,罪該萬死。”

夏侯惇道:“不關曼成事,是我大意輕敵,中了劉備之計,遭此敗績。回到堵陽,自會向主公言明。”

劉備此戰大獲全勝,降敵一萬五千多人,實力大增,士氣高漲。夏侯惇輕騎兩萬,回到堵陽的不到七八百人。劉備上書劉表報捷。劉表看著劉備的報捷書,眉頭深皺,久久不語。

蔡瑁大軍來到宛城,聞聽被劉備搶了功勞,心下不喜,安排大軍固守宛城。劉備滿指望報捷書報上去,劉表怎麼也得意思意思,不料石沉大海,沒有一點音訊,怨氣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