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倭島換將(1 / 2)

李信處理完北海島上的青壯,聞聽董昭作為,急忙來找,見麵就說道:“大人,處倭人兒童以腐刑,乃是皇上授意。如今大人放縱數千,後果難料。”

董昭一聽懵了,以為這不過是諸葛亮的私下作為,自己新官到任,燒幾把火也是正常的,所以改了諸葛亮的做法。“李信將軍,速速派出人馬,全麵抓捕。但願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李信心裏窩火,但不敢多言,隻好執行。這數千倭人兒童,早已不知去向。重新梳理,費時費力。倭人見到自家的孩子後,都帶著孩子,躲避進深山老林中去了。海島雖然不大,但是從山林中找人,和大海撈針也差不了多少。

李信折騰了幾個月,自己的歸期也到了,無奈何召集人馬,坐船回國。接替李信的人正是臧霸的泰山兄弟--孫觀。孫觀初來乍到,不熟悉島上情況,搜捕起來更是出工不出力。

董昭內心的惶恐一日蓋過一日,見李信即將回國,急忙來找李信,見麵後,讓李信支開左右,直接就跪下了。李信急忙拉起董昭,說道:”董公為何行此大禮?“

董昭滿臉羞愧的說道:“在下無知,私縱倭人,還望將軍回國後,遮攔一二。”

李信和董昭交集不多,僅僅限於在倭島的這段時間,但這位大人的獨斷領教了不少,見對方這麼說,當下說道:“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我走之後,還望大人督促孫觀,努力抓捕,務使有漏網之魚。我一個小小副將,無權上書皇上,大人放心,回國後,我自會三緘其口。”

董昭告別李信,一邊督促孫觀,一邊懸賞,令人舉報。從國內來的光棍漢在倭島娶妻生子,倒也逍遙快活,世家來島上買土地,耕種的也有不少,看到新任經略使以重金懸賞,便都動起了心思。

劉澤在北京穩定了幾日,朝會如常舉行。各州各郡紛紛遣使來賀。京城的防務,依然交給樂進。

一日史阿與劉虎兩人同時來見劉澤。兩個人一塊求見的時候,肯定有事發生,劉澤不動聲色,慢悠悠說道:“兩位大統領一起來,不知何事告朕?”

史阿與劉虎對視一眼,劉虎示意史阿先說,史阿說道:“董昭自到倭島,擅自改動方略,放走倭人數千兒童。”

劉澤心中一震,自己本想借著穿越之利,提前下手,一來出出心中一口惡氣,二來讓倭人斷了根本,不再為禍後世。沒想到這個董昭這麼大膽,不問情由,自作主張。劉澤道:“此事有多少人得知?”

劉虎說道:“副將李信期滿調任回三韓軍港,麾下士卒議論紛紛,對董昭擅自改動諸葛將軍策略不滿。\"

劉澤歎了口氣,人算不如天算,自己的一番苦心看樣子要付諸東流了,“你們二人負責明衛、暗衛多年,可有何良策,改變目前局麵?”

史阿沉思一會說道:“皇上,為今之計,換將換人,徹底絞殺私縱倭童。”

劉虎說道:“皇上何不令董昭假意大赦倭人?倭童豈能久處山林?一等局勢平穩,必然走出山林,到時定能一網打盡。”

劉澤說道:“董昭此人,才幹優異,不過是聖賢書讀多了,多了點假慈悲。私縱倭童,不可不罰,再說私縱在前,抓捕在後,倭人豈能相信董昭作為?我看將董昭官降三級,罰俸一年,到吉州做個縣令去吧。接任董昭人選,就是臧宣高吧。宣高與孫觀是老兄弟,配合起來也順利。劉虎,就由你去找宣高傳我旨意,此去再領一萬人馬,務必將倭島男人一個不留。此外,告訴宣高,國內去倭島的光棍漢們的後代,一定要好好教育,使我中華文化深入人心。”

劉虎應了一聲,轉身去了。史阿在旁,劉澤問道:“江東、荊州、益州來降文武,情緒如何?”

史阿道:“江東孫氏舊臣,隻有呂蒙、孫韶及程普、黃蓋、韓當與孫權過從甚密,孫權倒也韜光養晦,言辭間也無出格之處。荊州一班文武因劉琮實在無能,無人與其來往;劉琦身體病弱,湯藥不離,以臣看,壽命將盡。益州龐羲,不滿諸葛亮將其調離郡守大位,心生怨恨,時常流露不滿。微臣已以密信告知諸葛刺史。”

劉澤點了點頭,對史阿的工作十分滿意,“史阿兄,你與樂進是跟隨朕最久的老人了,兄弟感情沒說的。如今大漢的地盤越來越大,人員複雜,所以需要你與劉虎好好配合。隻有用對了人,大漢王朝才能江山永固。襄平學校培養出來的學子,軍隊中,優異者不過副將,從政者,最高方為郡守。誌才這幾年身體不好,郭嘉也漸有病態,程昱年高,中樞之地,人才將欲凋零也。故朕急需人才,你們的人要好好給朕尋摸尋摸,發現有真才實學的,即刻上報,朕要為國儲備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