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軍看到騎在牛上的人,無不大喜,這可是老朋友了,屢次被擒,屢次不悔改,臉皮之厚,古往今來,無過其右者。
孟獲看到漢軍圍了過來,很自覺的選擇了沉默,大刀隨手一扔,任其處置。
曹操看著綁了起來的孟獲,大聲說道:“快快鬆綁,讓蠻王離去,今後再遇到蠻王,不可繩索加身。”
孟獲見曹操不詢問一言,就放自己離去,羞愧無地,思量半日,沒臉再見木鹿大王,辨明了方向,向著鳩僚部而去,心裏寄托著最後一絲希望。
木鹿大王狼狽逃回山洞,檢點人馬,十亭裏去了八亭,辛辛苦苦馴養的野獸,隻有十幾頭大象還算有良心,沒有跟風跑掉,木鹿大王令人尋找孟獲,想拿來出出心中惡氣,有看到孟獲的蠻人說道:“交戰後,看到孟獲騎著赤毛牛,跑到漢軍陣中。”
“什麼?”木鹿大王愣了,“這個該死的孟獲,原來和漢軍串通一氣,下次讓我見到,非打死這家夥不可。”
閩濮部元氣大傷,曹操派出使者,說明事情原委,善言撫慰木鹿大王,並建議讓其跟朵思大王和楊峰洞主學習,讓族人搬遷到平原居住,改善族人的生存環境。
木鹿大王聽到孟獲被漢軍六擒六縱,依然不知悔改,暗暗後悔,怎麼認識了這麼個沒有臉皮的家夥。對於漢軍使者所言,心中半信半疑,派出自己的人,跑到禿龍洞、銀坑洞,實地考察去了。
曹操對於木鹿大王的多疑,也是無奈,隻好留下部分人等待,率領大軍,循著孟獲的足跡,趕往鳩僚部。
鳩僚部自稱烏戈國,國主兀突骨,身高丈二,不食五穀,以生蛇惡獸為飯,身有鱗甲,刀槍箭矢不能傷得半毫。手下兵三萬,俱穿藤甲。那藤生於山澗之中,盤於石壁之上。烏戈國人采了,浸泡在油中,半年取出曬幹,然後再入油浸泡,如此反複十幾遍,編製成藤甲。藤甲分量輕,穿在身上,渡江不沉,經水不濕,刀箭不入,端得是件寶物。兀突骨因此把自己的軍隊號為藤甲兵,雖然人數不多,遠近莫敢來犯。
孟獲來到鳩僚部,麵見兀突骨,那鳩僚部族人都居住在洞穴內,不知房舍為何物。
孟獲看到突兀骨,哀聲大哭,突兀骨雖然凶惡,心腸卻軟,看到孟獲一個老爺們,流淚不止,拉住他問道:“蠻王不在滇池享福,為何到我烏戈國,哀哀痛哭?”
孟獲抽泣著說道:“可憐我夷人家園,俱被漢軍夷為平地,虧我死戰得脫,前來告知與你。漢軍目前已經平了閩濮部,木鹿大王不知生死如何?估計漢軍下一個目標就是烏戈國,我冒死而來,就是要提醒國主,早做準備。”
兀突骨直腸子,聞言大怒,“蠻王不需哭泣,漢軍不來便罷,如若要來,讓他有來無回。”
孟獲暗笑,對兀突骨說道:“國主安排人手,探聽消息,我猜測漢軍不日就到。”
兀突骨說道:“蠻王說的是,我這就安排人手,探查漢軍消息。”
果然不到三日,烏戈國的探子陸續回山,說道:漢軍順蘭蒼水而來,目前靠近我國,立下營寨。
兀突骨大怒,點起三萬藤甲兵,氣勢洶洶朝漢軍殺來。
兀突骨騎在大象上,頭戴日月狼須帽,身披金珠纓絡,露出雙肋,肋下鱗甲閃耀光芒,直到漢軍大寨挑戰。
曹操見藤甲兵麵貌凶惡,不類人形,決定先試試其軍戰力,便讓張嶷出戰。
張嶷出馬,兀突骨瞧見,催動大象,直奔殺來。張嶷挺槍躍馬,仰麵攻擊,兀突骨力大無窮,揮動狼牙棒,居高臨下,向著張嶷砸了過來,張嶷帶馬躲閃,不料兀突骨的坐騎發動了,那大象長鼻子一卷,靈活無比,纏住了張嶷的長槍。張嶷大驚,奮力來奪,人力怎麼可跟大象相比,大象晃動長鼻子,張嶷險險掉下馬來,不得已舍了長槍,打馬而逃。
兀突骨令大軍衝鋒,漢軍士卒拚死搏殺,怎奈藤甲兵不懼刀矢,漢軍死傷無數,隻好逃回營寨。
曹操見藤甲兵厲害,隻好嚴守營寨,灑出鐵蒺藜。
兀突骨得勝,就在漢軍營寨不遠處停駐人馬,與漢軍對峙。
曹操出營,查看地形,思量破敵之策。想起劉澤說過藤甲妙用,可以火攻,隻是這樣一來,無法取得藤甲。因此一邊查看,一邊思索如何困住敵軍,迫其歸降,獲得藤甲。
劉貞、曹彰陪伴著曹操,渡過蘭蒼水,見群山環繞,中有一穀,曲曲繞繞,兩邊山崖高聳,用於伏擊,地形絕佳。讓士卒尋來土著,得知其穀名曰:盤蛇穀。
曹操心生一計,回到大營,擊鼓聚將,大聲說道:“張任、王平、馬鋒、張嶷、張翼聽令。”
武將一起垂手說道:“請曹公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