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三教(1 / 2)

劉曄聞知黃月英製造出了木牛流馬,車輛不費非人力,自行走動,大喜之餘,心中也是佩服莫名,飛書諸葛亮,想讓黃月英攜帶大批工匠,趕赴埃及,大量製造木牛流馬,協助開挖運河。

諸葛亮見一切皆在夫人意料之中,開挖運河,事關大漢國事,怎麼會阻攔?派出三千精銳騎兵,護送黃月英前往。

劉澤過函穀關,進入洛陽,一路思索如何在所得土地上凝聚人心,想起洛陽白馬寺乃是佛教祖庭,派出內侍,到白馬寺宣旨,召白馬寺高僧進京,商議大事。

佛教當時在中國的傳播還是處於起始階段,遠遠不如在西域的影響麵大,作為佛教弟子,白馬寺主持釋源大師不由得大喜,急忙召集寺內高僧,詳細道出大漢皇帝征召之意。

白馬寺自東漢明帝夜夢金甲神人後,才得修建,第一代高僧乃是天竺人攝摩騰、竺法蘭,在兩個人的努力下,白馬寺初具規模,兩人在白馬寺翻譯出了第一部佛教經典——《四十二章經》。因為大漢自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佛教的傳播難以廣泛。這時候,皇帝竟然讓白馬寺派出高僧北上,商議國家大事,合寺高僧無不大喜,作為釋教弟子,昌盛佛法乃是畢生所願也。

釋源主持在白馬寺挑選了了十二名高僧,踏上了進京的道路,十三人收拾的衣服光鮮,頂著錚亮的腦殼,騎著高頭大馬,迤邐而行。這日走到邯鄲城,釋源等人正要入城,尋找落腳地點,背後馬蹄聲響,一行人鮮衣怒馬,自背後趕了過來,為首一人,穿一身新鮮的道袍,國字臉,頜下三縷長髯,順風飄動,背後一把長劍,端得威風無比。釋源仔細一打量,驀滴裏想起一人,來者不是張魯又是何人?

張魯在漢中曾經叱吒一方,算起來也是大漢明星級的人物,這時看到前方一十三個僧人,眉頭不由得皺起。蓋因當時佛道兩家鬥法鬥得厲害,兩派雖也不服誰,道教自認為本土本根,佛教不過是舶來品,所以道士們自覺的高和尚一頭。釋源作為白馬寺主持,在當時的釋教內絕對的南博萬,張魯雖然和釋源不曾謀麵,但人的名樹的影,看到法相莊嚴的一個老和尚,立在城門外,略一思索,便知道這個老和尚就是白馬寺的主持大師釋源了。

張魯自祖父張道陵創立正一教,已曆三代,門下弟子眾多,為大漢第一大教,作為第一大教的掌門人,張魯的傲氣那是與生俱來,雖然敗離漢中,當今皇帝不也給了自己一方領地,讓正一教得以發揚光大嗎。當下張魯也不看釋源一眼,打馬進了邯鄲城,尋找旅館歇息。

釋源一行人尋找了好久,才找到一家願意招待和尚的旅館住下,安排好房舍,便讓店家做些素飯來吃。這家旅館的老板極會做生意,一樓大廳裏排滿了桌椅,用來吃飯,二樓才是客房。釋源等人在一樓大廳坐等飯食,隻見偌大的廳中,隻有一個人坐在角落裏,獨自飲酒。那人五短身材,看不到麵貌,隻是以釋源多年的閱人之術看去,隻覺得那人背影寂寥,似有滿腹辛酸往事。釋源什麼人沒見過,當下單掌立在胸前,口中喃喃念經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