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反擊開始1(1 / 2)

“回來了!哈哈哈!操,你這些天跑哪裏去了!”王剛第一時間跑上前去,照著葉少皇的肩膀來了一拳!

“操!我回來了,這麼錘,不痛啊!”葉少皇大笑的回敬了王剛一拳,然後走上前去,重重的抱住了眾人!

短暫的離別,讓屬於男人之間的思念,更加濃重,此刻所有冥河成員心中都長長的舒了一口氣,因為他們冥河的主心骨,葉少皇回來了!

五天的時間,寸功未立,他們都在等待著葉少皇的回歸,都在等待著能夠得到葉少皇的指導。

新月縣城的仇還要我們去報,還要有葉少皇的指揮!

“葉大哥!”在這樣的時刻,處在這個範圍之內的所有冥河成員,齊齊的圍攏了過來,他們都在欣喜無比!

葉少皇的回歸,讓冥河從新回到了屬於他們的運行軌跡,同時冥河情報組,也帶來了大批日軍主力的情報!

日軍離開山西邊境之後,進攻了華中區域,1937年12月,也就是葉少皇回歸的第十三天,華中最大的屏障,南京被日軍攻陷,三十萬無辜平民,被日軍屠殺殆盡。

整個冥河為之暴怒,在得到消息的第三天,冥河一萬三千戰鬥成員,組成編隊,成三麵進攻新月縣城,僅僅兩天時間從正麵攻陷新月縣城。

三千守城日軍憲兵全軍覆沒,在休整五天之後,太原城出動五千日軍,配備重型裝甲武器,反擊冥河,被冥河全部殲滅在新月官道之上。

隨後在葉少皇的指令下,冥河一萬人,像太原城發動了毀滅進攻,摧毀了日軍城防軍,殲滅日軍一萬城防軍,隨後長驅直入,進擊華中,此時冥河還剩下不到五千作戰成員。

在取得與第一集團軍的聯係之後,冥河正式成員華國戰鬥成員,開始了全麵反擊,葉少皇隱退,加入逍遙派,開始了他另外一個世界的巔峰之旅。

資料:937年夏季中國全麵抗戰爆發時,南京國民政府指揮的中央軍是由德國軍事顧問訓練的,其中最精銳的“示範軍”裝備的是清一色的德式武器,中國主要的兵工企業依靠德國設備進行生產,甚至連中國的防禦計劃也是由德國軍事顧問製訂的。開戰後的第一場重大戰役八·一三淞滬抗戰,有大約70名德國軍事顧問參與,以致一些西方人和日本人將這一仗直呼為“德國戰爭”。考慮到納粹德國與日本的關係,這一幕似乎是奇特的;然而,這奇特的一幕自有其曆史的緣由。

德國軍火輸華的源起。

在中德關係的早期發展中,德國便是向中國輸出兵工技術、製造設備、船舶和軍火的主要國家之一。中華民國成立初期,德國已成為向中國輸出軍火的頭號國家。據台灣學者陳存恭統計,1911年至1913年三年合計,來自德國的軍火已超過中國輸入軍火總值的60。8%。自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國輸華軍火急劇減少。戰爭後期中國對德宣戰,兩國間的軍火貿易中斷。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喪失了在中國的一切特權。但是,曆史卻為戰敗者提供了另一種機會。1920年代中期,中德關係不僅得到恢複,而且顯露出誘人的前景。

在一些中國人眼中,德國是唯一一個可以在乎等基礎上與之交往的先進工業國,中國不僅需要德國的投資,還需要德國在軍隊建設和工業管理方麵的經驗,戰後德國被閑置的軍工人才也可以到中國來一展身手。而在一些德國人眼中,中國恰好是重振德國經濟所需要的一個可以進行互利貿易的夥伴,中國既可以為德國工業製成品提供市場,又能提供德國工業發展所需的原材料。

一時間,無論是中國北方的北洋政府,還是南方的革命政府,以及一些地方實力派軍閥,都迫切地希望同德國開展經濟軍事合作。隻是由於中國政局過於混亂,德國魏瑪政府遲遲不知究竟把賭注押在哪一方才好。

雖然這一時期中德關係尚缺乏鞏固的基礎,德國的軍備發展亦受《凡爾賽和約》約束,但一個引人注目的事實是兩國間傳統的軍火貿易已迅速恢複起來。1924年至1928年五年合計,從德國輸入的軍火占中國輸入軍火總值的41。87%,遠遠超過挪威、波蘭、日本、英國、意大利等國。德國再次占據了軍火輸華第一的位置。

蔣介石聘請德國顧問。

1927年4月,蔣介石開始實行反蘇某某政策,並在南京建立了國民政府。這為中德之間開展軍事和經濟合作提供了新的機會。

在此之前一年,蔣介石就委托廣州中山大學教授、曾留學德國的朱家驊物色適當人選,以便同蘇聯決裂後由德國人填補蘇聯軍事顧問離去的空缺。蔣介石十分清楚,要在中國執政必須擁有一支效忠自己並具有戰鬥力的軍隊。蔣之所以青睞於德國人,直接原因是他認為德國軍隊訓練有素、武器精良,可作為改造中國軍隊的借鑒,更深層的原因則是他對德國人的好感乃至崇拜。青年時代,蔣介石即主張中國向德國學習,他認為應把俾斯麥的“鐵血政策”作為實現國家統一的指導原則。在掌權之後,他甚至提出一個口號:“德國民族的偉大精神乃是我們未來的榜樣。”現實的需要加之由來已久的精神崇拜,使蔣介石堅定了聯德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