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遷城如今就是一張白紙,無論做什麼都要從頭在這張白紙上勾勒出第一筆。然而,開端是良好的,石灰的燒製使得紙張輕易問世。磚塊的燒製也可以算是成功,雖然沒有得到最好的青磚,但紅磚也算可以了。
在劉俊的巧妙安排下,紙張的生產效率極高,比起後世的雪白紙差了許多,可在這個時代依舊算是頂級奢侈品。
一車紙張拉到成都,‘孝敬’徐順,同時也是為了吸引成都的商人。
果不其然,紙張送到徐順府上不過五六日時間,成都便來了不下十批商人,談價還價是必須的,最終都以低於這個世界兩成的價格成交,雙方各自欣喜。
老天爺總是這樣,若是看不慣你,你便諸事不順。若覺得你順眼,那麼好事總會接二連三的找上你。
在升遷城東北方向二十裏處一條峽穀內,劉俊意外發現了煤炭。
這種燃燒效率遠非植物可比,對於煉鋼燒磚燒石灰的好處不言而喻。
其實早在西漢年間,已經開始使用煤炭。可胡人占據中原,這種極好的燃料便不再被使用,一直到幾百年後的宋朝才繼續被發揚光大。
有了煤炭炒鋼法終於成功了,隻是效率依舊不如人意,浪費極大。但至少已經成功了,鐵匠們慢慢掌握其中的竅門,剩下的唯有交給時間來醞釀。劉俊相信,過不了多久,炒鋼法便會在升遷城一展雄風。
土豆的長勢良好,辣椒和番茄是一季作物,劉俊胡亂播種,依舊有所收獲,愣是種下了第二季。
新兵已經形成戰鬥力,在郝武的帶領下不斷掃蕩著周圍的土匪窩,當然,真正開打的隻有那些曾經參與攻打升遷城的。而餘下的幾乎靠李福三寸不爛之舌稍微規勸便主動來投。
五十裏內幾乎沒有了土匪,而升遷城的人口突破了兩萬。哪怕是在太平盛世,兩萬人口的縣城也算得上大縣。這亂世人口稀少,能夠在一縣之地聚集兩萬人口已經超乎想象。
曾經的三千五百新兵已經是老兵的,而這些老兵除了掃蕩之外還有一千留在城內協助訓練新招收的五千五百新兵。
也就是說,如今升遷城的總兵力已經達到一萬,而總人口才兩萬多點。這可不是極端現象,而是為了在亂世裏能擁有一席立足之地。不過說來這倒是幸虧胡人擄掠漢奴,作為奴隸,能夠活下來的必然是身強力壯,否則升遷城的服役比例怎麼也達不到驚人的四成多近五成。
多出來這麼多人,糧食的消耗自然是不必多說,好在如今升遷城有了紙張出口這一固定收入。周圍土匪被清剿幹淨也讓被抽取重稅的過往商隊心服口服,唯一讓他們不滿意的是升遷城的稅錢隻要糧食,有些商隊運送比較特殊的物資,然而在啟程的時候還要額外帶上一些糧食。
仇池和野虜自然知道升遷城如今表麵上是自治,實際上歸於成漢,於是派出了各自的說客前來蠱惑。
連投靠將要滅亡的成漢都是假的,升遷城怎麼可能會投靠壽命更加長的其餘兩國呢?威逼利誘在這裏統統不好使,兩國暗使隻能無功而返。
不過這讓劉俊有些擔憂,催促郝武訓練新兵的力度,隨時準備應對來自兩國的報複。
原本已泥土夯實的城牆不是那麼牢固,可是要推掉重建工程量太大了,最後隻能在夯土牆外麵加固了一層紅磚。
這個時代,所有城池都是青黑色,唯有升遷城是火紅色,就像一朵嬌豔的鮮花漂浮在黑色的水麵上一樣,奇特而又充滿活力。
除了一萬人在兵營服役,剩餘的一萬多人分到石灰窯和磚窯一千人,造紙五百人,采石礦和鐵礦各一千人,煉粗鐵五百人,采煤一千人。剩下的則是不停穿梭在各個點上,運送著各個點需要的東西,同時將成品運回升遷城中。
炒鋼法越來越成熟,原本的十幾個鐵匠在劉俊的威逼利誘下還帶出了兩三百徒弟,而幾個月過去,這些徒弟也出師了,所有人加起來一天能夠產出兩三千斤百煉鋼。
有了上好的鋼材,一批批被劉俊改造過的新式武器被送往軍營,原本雜亂不堪的武器裝備一改麵目,變得整齊劃一,更加氣勢淩人。
兵卒們對新式武器裝備愛不釋手,隻是感覺有些奇怪,因為他們從未見過款式如此奇怪的武器。
一柄長槍足有一丈,而長槍的鋒刃上居然有一條兩尺長的倒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