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馬渡江漢之殤,南北對峙晉荒唐。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一首幾百年後才出現的千古名句被劉俊硬生生強加到這個時代,雖然經過精心打磨,卻依舊與這個時代格格不入,隻是其中意味實在是太令人尋味了。
聽到劉俊隨口而出的詩句,郝武伊百川等粗俗之人無不皺眉,心中暗道“這什麼破東西?說的什麼意思?”
在場唯有軒轅呂,夏侯聽槐以及李福三人臉上表情深沉,片刻後,李福首先鼓掌“好,好詩。‘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詞句工整,意表如今江北之地被胡族占據,人人自危,唯有賣唱舞女不知亡國之恨,隔著大江依舊唱著後庭花。”
“雲生此言差矣,城主詩句還有深意,表象是說歌女不知亡國恨,實際上乃是指一江之隔的東晉政權貴族啊!這句詩定會千古流傳,城主僅憑此句已經勝過那些名家大儒百倍!”軒轅呂說最後一句話的話,目光轉向夏侯聽槐,其中深意自是不用多說。
被人恭維本是件高興的事情,但劉俊卻高興不起來,心中罵道“都是群有眼不識金鑲玉的東西,前麵一句怎麼不好了?你們卻隻對後麵一句點評不斷。”
“主公,夏侯聽槐心悅誠服,願一生一世侍奉主公身邊,萬死無悔。”古人呆板,在大事上少知變通,但這種呆板也是有好處的,那就是一旦心服口服,便會不顧一切堅定自己的諾言。
僅僅隻是一首半抄半狗屁不通的詩就讓夏侯聽槐心服口服,劉俊暫時顧不得心中的不忿,連忙起身將跪倒在身前的夏侯聽槐扶起“聽槐不必如此,往後我們都是一家人了。”
“好,好……”郝武雷映博等武人不知這首詩的精髓,但經過李福軒轅呂一番點評,加上夏侯聽槐的實際行動,也明白了劉俊作出的詩必然不差。在劉俊扶起夏侯聽槐的那一刻,也不知道誰帶了個頭起身鼓掌叫好,頓時之間,整個大廳歡聲雷動。
…………
“主公,大戰在即,我升遷城需一個出師之名。加之雷頭領率眾來投,如不能盡快安排職位,對人心穩定不利啊!”趁著劉俊出門上廁所的機會,程富跟了出來把他的想法說了出來。
本來升遷城是早已安排好此次戰事的,雷映博等人突然來投,顯然打亂了原本的計劃。雖然映秀山個個都是英雄好漢,但畢竟不是每一個人都有雷映博軒轅呂這般寬廣的胸懷。
劉俊聽後,覺得很有道理,隻是此事還需從長計議,因為如今升遷城人多勢眾,主要要分為雪山寨老人和映秀山眾人,稍有不慎,很容易讓兩派之間產生芥蒂。而且劉俊對封官加號這一套不甚了解。
“子山此言有理,這樣,宴會散後,你與向人同到我房屋。今夜辛苦一些,共同商議一個眾人滿意合適的分配方式。”
酒宴用酒是這個時代的低度酒,因為升遷城剛有起色,糧草雖十分充沛,但還沒充沛可以讓劉俊浪費的地步,所以釀酒計劃一直未能實行。至於答應許順的一千壇好酒,就讓他見鬼去吧。
軒轅呂和程富因為有劉俊的示意,並沒有喝多少,而劉俊對這種酸澀的濁水中夾雜的那少的可憐的酒精根本沒感覺。所以眾人大醉,唯有這三人依舊清醒。
吩咐侍從將所有人抬回住所後,劉俊帶著軒轅呂程富二人回到了自己的房屋,一直到第二日天空翻出魚肚白這二人才離開。
下午十分,劉俊找到軒轅呂和程富,並命隨從將整個升遷城的統治階層都叫道了校場。
“聖人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自黃巾賊出,天下大亂,戰火紛擾,民不聊生。先有三國紛爭,終於司馬,然弱晉無能,胡賊縱橫,漢人為奴。
今,天降故漢宗親劉興漢與我升遷城,實乃我等之福,天下漢人之福。我等定當齊心協力,恢複故漢之威嚴,解漢奴之命運,救天下漢人於水火。”軒轅呂站在高台上對台下幾千人大聲背誦著昨夜商議出來的東西。
“恢複故漢之威嚴,解漢奴之命運,救漢人於水火。恢複故漢之威嚴,解漢奴之命運,救漢人於水火。恢複故漢之威嚴,解漢奴之命運,救漢人於水火。”下麵有不少人似乎受過暗中指示,整齊劃一的附和了三聲。
“既要出征,必師出有名,經城主決議,升遷城此刻改名新漢城,而我等自為新漢子民。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劉俊劉興漢為新漢天王,自領天威將軍。
郝武為中堅將軍,統領三軍事物。
雷映博為左軍將軍,三軍副統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