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聽槐命令郝武緊急訓練氏族拚湊出來的幾萬私兵的地點便是在巴山南邊邊緣,這裏地勢最為坦闊,涼趙二國的領軍之將隻要不傻便一定會從此地出山。
天威軍的兵士則在巴山北方邊緣地帶埋伏著,準備偷襲先來的敵軍一次,即便無法將其重創,卻可以使對方心生戒備,從而減緩行軍速度,爭取時間。
山中陷馬坑等等對付騎兵的手段用不出來,因為敵軍不是傻子,動土的痕跡會很明顯。可是在厚厚的腐木層下埋絆馬索,在濃密的樹林間隱藏機關暗器卻是十分容易的。
上萬天威軍分散在五十裏寬的密林中,忙活了一整夜,將陷阱設置好後就地隱藏了起來,在激動與淡淡的恐懼中等待著涼趙二國的軍隊。
涼國是為漢人統治,又有西域龜茲養馬地,騎軍可謂是天下無雙。趙國為羯族石氏為主,文治無長,但每一個羯族人都是天生的戰士,凶悍深入骨髓。
兩國都是這個時代的強大國家,單獨對上一個或許新漢還有一線希望,但兩國同時進攻,新漢實在難以招架。
夏侯聽槐深知其中道理,隻能暗中祈禱這二國此次的統兵之將要弱智一些才好。
朝陽初升,金色的光芒灑滿整座巴山,猶如佛家殿堂,莊嚴而肅穆。
天威軍軍卒一夜蹲守,身體蜷縮在林木間一動不敢動,血液無法流通,身體麻木不堪。但嚴格的軍隊紀律使他們堅持了下來,隻是清晨無邊的困倦卻不是自己能夠控製的。
就在夏侯聽槐見眾人有些難以堅持,準備下令分批進入山中放風的時候,大地慢慢發出震動的聲音,由遠至近,由小變大。
“敵軍來了,傳令下去,準備應戰!”這動靜讓夏侯聽槐既興奮又有一絲絲恐懼。
聽到動靜的不止夏侯聽槐一人,而這些兵卒卻與夏侯聽槐抱著同樣的心思,精神為之一振,困倦消散無蹤。
…………
與此同時,軒轅呂回到了成都,麵見劉俊將夏侯聽槐的書信遞交給了劉俊。
書信中的內容很長,夏侯聽槐仔細分析了涼趙二國的目的。
這兩國都是為了人口和土地來的,可是一個是漢人政權,一個是羯人政權。
涼國張氏在宋氏的輔佐下,一向對胡族持敵對態度,而對漢人則是優待。他們此次前來定是見成漢覆滅,想要分一杯羹。
由於這個國家的目的是土地和人口,夏侯聽槐建議劉俊派出使者,以利益遊說,說不定能夠成功讓涼國退兵。
而趙國是羯人統治,他們此次前來攻打益州的目的也是為了土地和人口,但他們不會在意漢人的死活,與他們說其中厲害完全沒有效果。讓他們退兵的唯一辦法就是打怕他們。
劉俊閉上眼睛仔細回憶著曆史,似乎與夏侯聽槐所分析的相距不大。
涼國張氏如今實力甚至比龜縮江南的東晉還要強大,可依舊使用著東晉年號,而且也沒有僭越稱帝,隻是自立為王。
由此可見,受過儒家熏陶的張氏族人與羯胡的目的有很大差別。
或者可以說,涼國的目的與新漢的目的差不多。想要統一天下,成就千古霸業。
這樣一個有著濃厚儒家思想的統治者,又有如此野心,隻要能以厲害遊說,許以重利,說不定還真是可以結成盟友。
此次突如其來的危機讓劉俊發現在這個國家遍立的時代,有一個強大的盟友是多麼重要。新漢初占益州,根基未穩,若是外有強援,便可大大減少分心的機會,全心投入治理內部的工作中。
這封信之所以如今才到劉俊手中,是因為夏侯聽槐明白,若是不拿出一點真材實料,別人為何要與你結盟?
唯有出手,使得涼國看清新漢不是軟柿子,才有可能使其罷兵休戰。
“傳李福!”
李福作為新漢政權第一舌辯之士,沒有跟隨大軍出征,也沒有被分配別的工作,一直以來都閑賦在家,飲酒作樂。
劉俊的命令到達李福府邸的時候,他正在與小妾對飲,聽了使者的話,臉上露出淡淡的笑容“陛下終於明白其中的厲害了,涼國強勢,卻並不可怕,隻要我軍能出一點彩頭,讓涼國見識見識我們的手段,想要說服涼國張氏,毫無問題。”
一個合格的舌辯之士多少也要知曉一些軍略,李福與夏侯聽槐先打後談的想法不謀而合。遊說涼國,李福已經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