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顯然,對方把劉俊當成了普通的義軍。認為能夠不費吹灰之力就將這股義軍解決。
劉俊是既好笑又好氣,把接待使者的龍八叫道麵前問道“對方的將軍叫什麼名字?給了什麼條件?”
龍八也沒把對方使者當成回事,所以聽到劉俊的問話也不斷搖著頭笑道“對方自稱石虎養孫石閔!說是隻要我們投降,不僅不追究責任,反而保舉我們在趙國朝堂為官!”
“什麼?石閔?”劉俊感覺雙腿一軟,差點沒栽倒在地。
別人不知道,可是劉俊卻十分清楚,石虎養孫石閔現在或許還沒有鋒芒畢露。但就在這段時間,他將猶如利劍出鞘,憑借赫赫武功一手建立冉魏政權。
石閔就是冉閔,就是那個發出‘殺胡令’拯救漢人的哀悼天王。如果不是他,漢人的命運或許會發生極大的改變。
對於這個人,劉俊打心底崇拜,同時也十分懼怕。
雖然冉魏政權存在的時間不長,可冉閔的能力毋庸置疑,文治武功,難有人匹敵。隻是生不逢時,才大業未成,悲慘而亡。
“傳令下去,插下旌旗,故作疑兵,全軍輕裝上馬,準備撤離!”
楊廣義滿臉不可思議,兩軍對壘不到萬不得已是沒有人會退兵的。這是一大忌諱,稍有不慎就會引來滅頂之災。
一向謹慎的劉俊為什麼突然做出如此決定?楊廣義實在想不通。
“我們不是石閔的對手。”劉俊似乎知道楊廣義和龍八的不解,於是開口解釋。
其實,不是石閔的對手隻是一個方麵,更重要的是劉俊敬重石閔,敬重哀悼天王冉閔。自己建立新漢政權,與冉閔的目的不謀而合。而且劉俊自封天王,其實就是受了‘哀悼天王’的影響。
這兩個原因已經足夠劉俊不與石閔正麵接觸,畢竟如今兩人還是敵對關係。或許等石閔改名冉閔,建立冉魏政權後還能成為朋友。
這個時代最偉大,又最悲哀的人冉閔肯定是其中之一,如果有可能,劉俊不想他重蹈曆史覆轍,哪怕是對自己不利,也要救上一救。
石閔軍很快就發現了新漢軍的異常,但已經來不及了,新漢大軍已經後退出去了近十裏。
石閔軍是步騎混編,而且攜帶輜重,想要追趕人人有馬的新漢軍是不太現實的。
石閔很疑惑,但生性謹慎的他居然沒有去追趕這支他碰到的第一支‘起義軍’。他覺得這可能是對方的策略,想要趁自己追趕的時間焚燒己軍軍械輜重。
在本國內行軍作戰還需要輜重隊,實在是迫不得已,因為很多郡縣都被敵軍占領,大軍難以得到補充。
就這樣,在機緣巧合之下,劉俊與自己的偶像擦身而過,並沒有產生不愉快。
劉俊所作所為帶來的後果也是嚴重的,那就是從此路南下似乎行不通了,隻能換路。
在眾人心中,這件事劉俊行為實在不可言喻,隻有劉俊知道,他這麼做是對的,是值得的。
和哀悼天王交戰,無論勝負如何,最終害的還是百姓。兩人如今雖然陣營不同,卻懷著同樣的心思。
“那便改路吧,即便是敵軍重重包圍又能如何?憑我七千大軍還不能殺出一條血路?”劉俊豪氣衝天的話讓大家更加疑惑。
可接下來的一句話就讓大家明白了他為什麼剛才會撤軍“以後凡我新漢之人,遇上石閔能退不守,能守不攻,能攻不打,能打不殺!”
劉俊與石閔果然是有交情。
既然大家得到了‘答案’,就沒有人再對剛才的事情心有芥蒂,聚在一起討論南下的道路。
或許是因為剛剛遇到了石閔,讓劉俊心中的激情被點燃,他搖頭說道“不必選來選去,走平陽,下並州,借道京兆,直接攻打武關。”
“主公,以下幾地趙軍都有重兵把守……”劉俊打斷了楊廣義的話“那又如何?趙國覆滅已然成為定局,這幾個地方以前或許我們難以通行。可如今人人自危,誰敢出來阻止我新漢大軍?就算有不長眼的,憑我七千新漢精銳也不是吃素的。”
劉俊的話豪氣衝天,可是很快他就為自己突如其來的狂傲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差點使得此次覆滅趙國的戰爭結局改變。
此時他尚不知曉危機正在一步步向著他決定的方向來臨。因為他的心中始終揮之不去哀悼天王的事跡。
手下軍將勸解無果,隻能懷著僥幸的心裏跟隨劉俊從最近但最危險的道路南下攻打武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