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頭望去,上麵台階上像這樣的塑像還有許多,姿態各異,活靈活現。或擺尾下潛,或昂首望天,或魚躍高飛。隻是一條條大魚眼中發出點點黃光,惟妙惟肖之中又多了一種說不出的邪氣。
我估計上麵的台階也是如此,每三十層有一個小平台,而平台上就塑立兩尊雕像。如此反複,累計而上,才出現了那麼多魚像,那麼多黃光。
我們都感到很奇怪,因為自古宮殿、廟宇裏塑立的不是佛像,神像,就是文武百官,飛鳥神獸,從來沒聽說過哪裏有給魚塑像的。古麗說很有可能這城樓是一種早已消失在曆史長河中的西域建築藝術,很大程度上受了漢文化的影響,但又加入了很多自己的東西,結果弄得似是而非,所以才會這麼奇特。
老狼還在不停撫摸大魚雕像,咂舌道:“這魚像簡直就跟真一樣。你們說那些雕刻家都是些什麼人啊,咋會這麼心靈手巧呢?”
① 紹興人認為貓吃了醬缸裏的醃黃瓜眼睛會花掉。
紹興二十三年四月。為江水所壞……州縣用命督工甚整。次年四月十二日正晝。忽有巨物。浮宣江而下。蹙浪蔽川。昂首遊其閑。如蛟螭之類而戴角。村民老弱。夾岸呼噪。爭攜罔罟籃畚。循水旁捕魚。邑尉黃德琬。適董役見之。問其人。皆雲螭龍也。或一年。或二年。或三五年。必一出。其體涎沫甘腥。故群魚逐而啖食。但掠岸時。漁人所獲無百斤以下者。是日此物穿丹陽湖而去。至歲暮。石臼湖水合。舟楫不通。月望夜。又一螭自湖中徙丹陽。聲如震霆。堅冰裂開一丈二尺餘。鼓浪亦高。冰破處經兩日不合、乃知圩堤決潰。蓋是獸所為也。
——洪邁?夷堅誌《夷堅丁誌?卷五》
似乎達成了某種默契,我們不約而同把目光投向了古麗。
姑娘查看良久,說道:“從給魚立像這種現象來說,應該是原始部族一種崇拜魚的行為,這一點倒跟古若羌的風俗很是相像。若羌古人以魚為生,打魚,吃魚,還用魚皮混合獸皮縫製衣服,搭建帳篷,魚在他們的生活中有著無與倫比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