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狼尋思一番,說:“會不是是什麼機關?就跟平日裏那種皮影戲,木頭戲一樣,其實是有人在背後操縱著裏麵那條小龍。”

我說不可能。因為這石球周圍也沒個繃線,更別說這裏還有其他什麼人了。而且這條龍的姿態也很自然,完全不像那種木頭人,關節和神態都很生硬,絕對不會是普通木頭戲那樣簡單。

但是,若不是木頭戲,這裏麵的小龍又如何運動呢?

幾人連上的表情從吃驚慢慢變成了迷惑,隻見石球裏的小龍也越飛越快,越飛越神。不久整條龍身上輝映出金色的光芒來,五彩閃耀,繽紛絢爛,人人心中都是一歎:“好一條五彩神龍!”

小龍周身的光芒似乎也給古麗一種啟示,她若有所思,說出了自己的猜想,也許這顆石球是一個高精度的光度計。

我和老狼都沒聽過這玩意,忙問古麗是什麼東西。古麗倒不急於解釋,隻是讓我把火把挪走。待火光離開小球約一米處,青色石球又漸漸恢複成了白色,中間的小龍飛舞的速度也越來越慢,最後更是停歇下來,盤回石球中央開始休憩,與初始的樣子毫無二致。

古麗這才有把握的說:“跟我猜的一樣,果然是光度計,這是一種利用光線能量來驅動機關的裝置。跟科學研究上那種儀器不同,通常光度計的製作都是用來打開某種通道。光度計的設計對工藝要求非常高,世界上極少有國家能夠製造出來。波娃在莫斯科留學時期,曾有幸在博物館看到過沙皇時代流傳下來的一種用光度計原理製作的機關。原本結實厚重的一扇大門,隻要用手電筒照著其上一個光度計開關,大門就會自動打開。連見多識廣的波娃也對這種精巧設計讚歎不已。”

老狼說:“又是老毛子蘇修的鬼玩意。我就不信擁有四大發明的中國沒有製造出光度計過。”

古麗笑說:“說真的,在中國曆史上真沒出現過這種東西。說來也怪,雖然古代中國工程技術高度發達,但不知什麼原因一直沒有出現過玻璃。英國近代生物化學家和科學技術史專家李約瑟也不無遺憾的說,中國古代沒有出現過一位科學家,近代科學的進程也非常緩慢,除了本身的文化因素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從來沒有發明過玻璃。而光度計所需要的重要原料恰恰就是玻璃這種透明材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