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太後(1 / 2)

午後的慈安宮中一派靜謐祥和,各色紫檀木的陳設彰顯著主人的尊貴和沉靜。香爐中焚著的忘憂香,飄散著絲絲嫋嫋的香氣,令人心曠神怡。

太後剛剛中睡醒來,貼身宮女陶良芝為太後捧來了安神的蓮子湯。

陶良芝是太後母家的家生侍女,當年陪太後嫁入宮中,服侍了太後大半輩子,如今年已五旬,終身未嫁。先皇在世時,曾封陶良芝為三品敬差安人,因此合宮上下皆稱呼她作陶安人。

太後端過蓮子湯呷了兩口,抬頭見陶安人麵有難色,便問道,

“良芝啊,怎麼了?有事嗎?”

陶安人尷尬的笑了笑,向太後道,

“回太後的話,中宮來了,要見您,一直在外麵候著呢。”

“哎,又來了!”太後煩惱的皺了皺眉,對陶安人道,“你去告訴她,哀家還沒起身呢,讓她先回去吧。”

陶安人苦笑著向太後道,

“奴婢剛才就是這麼說的,可中宮說,今兒一定要見太後,見不到就一直候下去。”

“哎,真是沒有一日讓哀家省心。”

太後無可奈何的起了身。陶安人替太後打理著頭麵與衣裳,太後煩惱的道,

“自打蓉繡當了皇後,哀家這耳根子就沒一日清靜過。她與皇帝小兩口兒之間的事兒,她自己不想辦法,卻總是跑來跟哀家抱怨。自己摸不清皇帝的性子,抓不住皇帝的心,這讓哀家能做什麼?再加上她那個性子,也不怨皇帝總是遠著她。”

陶安人一邊為太後頭上插上八寶玉釵,一邊向著鏡中的太後陪笑道,

“太後,皇後還小著呢,在母家時,又是家裏的嫡出女兒,自然是嬌生慣養的,難免不懂得隱忍和包容的道理,太後慢慢調教著就是了。這入宮才三年,時日還短,慢慢曆練著也就好了。”

太後聽了苦笑道,

“這都入宮三年了,時日還短?想哀家當年入宮三年時,都已經為先皇生了皇帝,還能幫著先皇料理大小家宴了。”

陶安人點點頭,向太後道,

“太後這話說的是。皇後焦躁委屈,想來正是因為入宮三年尚無所出的原故,這才是皇後的痛處。奴婢勸太後不要在這個時候跟皇後提子嗣的事,這一批新人剛進宮,皇後正氣惱著呢,若是再提起子嗣的事兒,奴婢怕太後這一段日子都不得清靜了。”

太後無奈的點點頭,道,

“你說的是。都說不癡不聾,不做家翁,這句話哀家今日總算體會到了。”

陶安人撲哧一下笑出了聲,

“太後說出這句話,奴婢就放心了。”

在慈安宮太後日常起居的春暉堂裏,太後見到了一直候在這裏,滿臉委屈的石蓉繡。一見太後,石蓉繡便嘟起小嘴兒,眼圈一紅,眼淚就盈然然的在眼睛裏打起轉兒來,

“太後,您要為蓉兒做主啊!”

太後笑著向石蓉繡招了招手,親切的道,

“來,過來哀家這裏坐。”

石蓉繡抹了抹眼睛,起身行至太後榻前,挨著太後坐了。陶安人為石蓉繡送上茶來,然後便立於太後身後服侍。

太後拉起石蓉繡的手,柔聲道,

“怎麼了?誰又給你委屈受了?”

“太後,您想想,誰敢給臣妾委屈受啊,還不是皇上!他都快一個月沒去臣妾宮裏了,臣妾是皇後,皇上一點顏麵都不給臣妾,讓臣妾這皇後的臉往哪兒擱啊!”

石蓉繡說著,又要掉下淚來。

“啊,原來又是因為皇帝啊。蓉兒啊,皇帝近日國事繁重,可能一時顧不上你。你身為皇後,應該多體諒皇帝才是啊。”

“什麼國事繁重?蓉兒知道皇上在忙什麼國事,還不是大選秀女嘛!已經有了如妃和惠妃還嫌不夠,一下子又選了四個進來,太後啊,蓉兒這日子以後可怎麼過嘛?”

太後笑著拍了拍石蓉繡的手,語氣中肯的勸慰道,

“日子該怎麼過還怎麼過就是。無論是如妃和惠妃,還是新進宮的秀女,無論這後宮裏有多少人,你是中宮皇後,都要為她們做出溫良賢淑的表率來。你是皇帝的妻子,皇帝心裏有數,自然不會冷落你的。”

“可是太後,皇上已經冷落臣妾了呀,臣妾都快一個月沒有見過皇上的麵了。臣妾看皇上心裏根本就沒有蓉兒這個人。”

太後苦口婆心的勸慰著,

“蓉兒,皇帝心裏還是念著你的。你看,這次選秀女,皇帝把你的表妹也選進宮,就是為了能跟你有個伴兒,讓你在宮裏不至於孤單寂寞啊。皇帝這還不是為了你著想嘛!”

誰知,不提這個還好,這一提石蓉繡的氣兒更大了,

“什麼表妹啊,她算臣妾哪門子的表妹!不過是一個八竿子打不著的遠房姨娘的女兒,她父親隻是個六品候補而已。這芝麻大點兒的小官,要不是仰仗著臣妾爹爹如今位極人臣,在朝中有權有勢,哪裏能輪得到她入宮!皇上還封了她個貴人,真是抬舉死那個賤人了!皇上選那賤人入宮哪裏是為了臣妾著想,是為惹臣妾生氣還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