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麗妃娘娘的往事,雲嫣曾聽安姑姑講過。麗妃專寵又渾然不知,當時的皇後隱忍不發,最後終於找到機會用一碗有毒的百合糯米羹毒死了麗妃的兒子四皇子,並買通了麗妃的宮女將罪責嫁禍在麗妃身上,說麗妃是為了仿效唐朝武氏,欲以親子之命換取皇後之位。
因為皇後一向以溫良賢淑寬容示人,所以先皇不但不疑有他的帶了皇後親手做的百合糯米羹給四皇子,而且出了事也並不疑心是皇後下毒。最後卻害得麗妃被以覬覦後位而謀害親子之罪打入了冷宮,一呆就是十多年。
安姑姑既然這樣講,想必宮裏的人心中也都是這樣認為的。
那為何慕容予桓卻說太後是蒙受了不白之冤呢?太後和麗妃二人究竟是誰使誰蒙受了不白之冤?
太後是皇上的親娘,兒子偏著自己的娘說話,也是可能的。雲嫣正這樣想著,慕容予桓卻忽然抬眼對雲嫣道,
“這件事宮裏的人都在暗地裏疑心母後,但朕知道母後的確是清白的,因為,那碗百合糯米羹朕也嚐過!”
雲嫣吃驚的睜大眼睛看著他,若果真如此,太後可能真的是清白的。哪個母親會將有毒的吃食先給自己的孩子吃呢?
慕容予桓回憶著,將自己所知道和經曆的事講給雲嫣聽。
那時慕容予桓還是三皇子,與當時還是皇後的母親一同住在和坤宮裏。他那時雖已十一歲了,但仍很頑皮。
那日,慕容予桓從上書房散學歸來,一進和坤宮就看見先皇來了正和皇後說話,堂中桌上放著一瓷罐百合糯米羹。陶安人告訴他說,因四皇子近來有些上火口幹,那百合糯米羹是皇後做給四皇子的。
因為皇後做的百合糯米羹最是好吃,慕容予桓一向喜歡,於是便央著陶安人也要嚐些。皇後不準,可先皇聽了出於愛憐便讓陶安人盛出一盞給慕容予桓吃。然後皇後就將桌上的百合糯米羹裝入食盒交給秦萬,秦萬就提著食盒隨著先皇一道走了。
雲嫣心念大動,那毒死了四皇子的百合糯米羹,在被先皇帶走之前慕容予桓就曾吃過。可他如今仍好端端的在這裏,而年幼的四皇子卻中毒而死了。
若毒是在和坤宮中下的,那慕容予桓斷不會安然無事,太後也必會嚴防死守絕不會讓自己的兒子吃到那盞百合糯米羹。而出了和坤宮後,太後便再也沒有機會去碰那罐百合糯米羹了。如此看來,果真不是太後下的毒。
太後既是冤枉的,那罪魁禍首莫非就真是麗妃了?
“麗妃欲以這種狠毒手段嫁禍母後,以奪取母後的皇後之位。可她萬沒有想到,那百合糯米羹朕早已當著父皇的麵吃過了。也幸虧如此,母後才沒有被父皇懷疑。四弟被百合糯米羹毒死,想必天籟宮的宮人絕不敢犯這滅九族的罪,可見下毒的人必是麗妃無疑!”
雲嫣終於恍然大悟,原來事情的真相是這樣。她本來對麗妃頗有幾分同情,對她說的那些話也有幾分傷懷,可如今看來,那全部都是她自己機關算盡、咎由自取!
連親子也能謀害,雲嫣不禁為人心險惡而唏噓,但同時也終於鬆了一口氣。對麗妃說的“進到這個血染塵埃的皇宮裏,把整顆心都交付給帝王家,你就快變成我現在的樣子了。”這句話也不那麼在意了。
麗妃是覬覦後位、貪得無厭又心狠手辣,因此才有今日的下場。而雲嫣不同,她隻要能平平安安、長長久久的守在慕容予桓身邊就足夠了,位分、權力對於雲嫣來說都沒有慕容予桓重要。她與世無爭、隨分從時,自然不會和麗妃一樣的下場,又怎會變成她那副樣子呢?
雲嫣從身後抱住慕容予桓,將臉輕輕貼上他的後肩,柔聲道,
“如今麗妃惡有惡報,已得到了應有的下場,皇上不要生氣了。嬪妾會永遠陪在皇上身邊,若有一日能得光明正大的成為皇上的嬪妃,嬪妾一定會和皇上一起好好對太後盡孝,就像對嬪妾的親娘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