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對峙(1 / 2)

麗妃低頭嗅了嗅懷中的虞美人花,閉目吸氣,一副很享受的樣子,然後才不急不徐的回答太後道,

“托太後娘娘洪福,本宮還沒死。本宮的一切都是太後娘娘所賜,因此隻要太後娘娘還健在,本宮就不敢先死。”

麗妃嗓音嘶啞難聽,但語氣中的尖酸之意更是刺耳。

太後微微笑著,淡淡的道,

“沒死就好,哀家容你在繁謝宮中自在頤養天年,若是你就這麼死了,倒辜負了哀家的這片心了。”

太後說著,打量了一下這片虞美人花園,繼續道,

“不過,看來你在這裏生活得倒是怡然自得,竟還有興致種了這麼一片花園子,這倒可以讓哀家放心了。”

麗妃也假意的笑著,道,

“太後娘娘不是要拿本宮堵塞攸攸之口嘛,既然太後娘娘還不能讓本宮死,那本宮就要活得怡然自得,活得長長久久,好親眼看看太後娘娘和整個大周將來的下場!”

麗妃向前走上幾步,陶安人和蔣成等人迅速橫身擋在太後身前,戒備的盯著麗妃,以防她有什麼犯上之舉。

太後卻稟退陶安人和蔣成等人,從容的道,

“你們隻管退開,她不會對哀家怎樣。你們沒聽到她說嘛,她還不想死。”

陶安人和蔣成等人退開半步,仍是若即若離的護在太後身旁。

果然,麗妃隻是走上幾步便停住了,她向太後指了指眼前這片虞美人,詭異的看著太後笑道,

“太後娘娘可知本宮為什麼要在這裏種虞美人嗎?”

太後並不答言,隻是不置可否的看著麗妃。

麗妃帶著幸災樂禍的語氣,用嘶啞的聲音吟念道,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她轉頭觀望著太後的神情,道,

“太後娘娘才華橫溢,想必也聽過這首《虞美人》吧,這是唐朝李後主的絕命之詞。太後娘娘,您可以想象當李後主寫下這首《虞美人》之時,他這亡國之君心裏有多麼哀怨和悲慘嗎?”

在宮中吟詠亡國之詞本已是大忌,而麗妃話語中指桑罵槐之意更是十分明顯,太後暗暗咬了咬牙,麵容上卻浮出了笑容,沉思著點了點頭,向麗妃道,

“麗妃提點的也對。‘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想李後主為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傷懷時,勢必也會反省身為國君怎麼會弄到今天這步田地吧?對昔日縱情聲色,不理朝政,枉殺諫臣的所作所為也會悔不當初吧?因此,哀家時常規勸皇帝要近賢臣而遠小人,特別是那些妖冶狐媚、來路不明又心懷叵測的女子,更是要遠之才是,否則一旦沾惹便會悔恨終生。先皇的悔恨,哀家絕不讓它再成為皇帝的悔恨。”

太後話中之意不言自明,暗示先皇認為與麗妃相識相愛是自己終生的恨事。

麗妃冷著臉似下了霜一般,狠狠的向太後道,

“好!那本宮就奉陪太後娘娘到底,看看這最終會是誰的終生恨事!”

說完,她將手中的虞美人像祭祀一般放在太後腳下,轉身又走進花園,在方才起身處若無其事的躺下了。

太後看著麗妃的一舉一動,轉而向蔣成道,

“罷了,此事哀家不追究你的罪責了,錯本不在你,她的事你原也管不了。隻是你們給哀家盯緊了她,別讓她跑出去,也別讓她死了。其餘的就隨著她,她願意住在哪個屋裏就隨她住,她願意種花就隨她種去,哀家看她還能折騰出什麼花樣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