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叔侄爭風吃醋(1 / 2)

趙燁洞悉了大魏國的企圖,八百裏加急,上書讓他的父皇,請求他收回皇命。

趙燁立誌不把大魏軍趕出大宋國國境,決不撤兵。

可是,皇上卻出乎意料的固執己見,一意孤行,堅持要趙燁即刻班師回朝。

皇命難違,趙燁隻能遵旨照辦。

曆時一個月的時間,趙燁的五萬軍隊,才浩浩蕩蕩的撤回京都城外。

趙燁打了勝仗回來,皇上及其重視。

派皇長孫趙景玉,親率文武大臣,到京都城門口迎接凱旋歸來的趙燁,以示皇恩浩蕩……

得勝歸來的趙燁,風頭過盛,勢力也如日中天,大夏國隨即扭轉風向,見風使舵,意欲拉攏趙燁。

一封密函,悄悄送到大夏國長公主的手裏。

密函是大夏國皇帝親自寫給長公主的,密函要求她多多與燁王趙燁接觸,說趙燁有可能是大宋國將來的繼承人,希望長公主能夠獲得趙燁的好感,讓趙燁求娶她為妃。

長公主氣得把密函捏成一團,“皇兄以為,能夠把本公主當作是他開疆擴土的工具。他錯了,本公主平素所求,都隻是心中所愛,絕不假於外物。”

大夏國的一舉一動,都在趙景玉的人監控範圍之內。

長公主收到密函的事情,以及密函的所有內容,趙景玉都已經全部知道了。

趙景玉心知肚明,大夏國派長公主來大宋國尋覓佳婿,並不是為她長公主的終身幸福著想,而是想利用她,在大宋國拉人與大夏國聯盟,他們所圖的,從來不簡單。

趙景玉清楚,趙燁一旦和長公主勾搭上,那麼,他搭上的,就是大夏國這棵大樹。

大夏國與趙燁在大宋國的勢力,就會勾結起來,這對於趙燁所圖謀的地位和權勢,大大有益。

可是,這樣一來,趙景玉的處境就非常不秒了。

趙景玉不會坐以待斃,眼睜睜的看著這樣的事情發生。他製止大夏國和趙燁勾結最好的辦法,就是……

從那以後,京都城的百姓們常常看見,堂堂皇長孫玉王殿下,與大夏國傾國傾城的長公主殿下,一起騎馬踏雪,吟詩作賦,遊山玩水,好一副兩情繾綣的模樣,羨煞旁人。

坊間流出傳言,皇長孫玉王殿下,就要娶大夏國的長公主殿下為妃了……

甚至有人說,長公主常常留宿玉王府,與趙景玉行魚水之歡,顛鸞倒鳳,早已不是處子之身。

說什麼的都有,傳得有鼻子有眼的,就像是他們親眼所見的一樣。

這樣的傳言,通通傳入了趙燁的耳朵裏。

趙燁的顧慮,與趙景玉一樣。為了那個位置,他不可能放縱趙景玉與大夏國的長公主走得這樣近,他害怕他們聯合,影響自己的大好前程。

於是,趙燁也主動向長公主示好,多番表明心跡,欲求娶長公主。

趙燁不在乎長公主是否處子,不是他大度,而是,他求娶長公主,本就另有所圖。

至於人娶回去了,要怎麼對待,那是自己的私事了。

長公主一心仰慕趙景玉,自然不會給他好臉色。

趙燁屢屢碰壁,很是不爽。

可是,大夏國派人監視長公主在大宋國的一舉一動,大夏國皇帝對於長公主與趙景玉走得太近,卻把趙燁晾在一邊,以至於與趙景玉傳出了很多花邊新聞的事情非常不滿……

於是,他們私自派人與趙燁秘密接觸。得知趙燁亦有意求娶長公主,大夏國的皇帝想出了一個辦法……

大夏國的皇帝,突然親下國書,給大宋國的皇帝:希望把大夏國的長公主下嫁給大宋國的燁王趙燁,兩國結成秦晉之好。

大宋國的皇帝並不笨,當然能夠看穿大夏國皇帝的企圖。

他不樂意了!

這麼多年高高在上的生活,讓老皇帝對這個皇位很是在意。

沒有比權利來得更重要的了。

一旦趙燁與大夏國聯合,以趙燁目前在大宋國的勢力,勢必威脅到自己的地位。

隨時可能取而代之。

皇家沒有親情,隻有權勢和利益。

老皇帝通過這事,對趙燁意見很大。

他回了一封國書,派使者送去給大夏國皇帝,告訴他,趙燁的婚姻大事,他不好幹涉,一切就讓年輕人自己做主。畢竟,這是他們一輩子的幸福,幹涉太多了,總歸不好。娶與不娶,在趙燁,嫁與不嫁,在長公主。把自己撇得幹幹淨淨的。

大夏國皇帝看了,自然是氣得吹胡子瞪眼。

他隻能悄悄傳令給長公主,要求她必須立刻主動接近趙燁,讓趙燁主動給大宋國皇帝開口,娶她為妃。如果長公主一意孤行,他們會對她的母妃不利。

長公主的母妃,就是她的軟肋。母妃是她在這個世界上唯一親近的人,拿母妃威脅她,效果肯定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