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年的陽春三月,春暖花開,萬物複蘇之時,大魏國公然撕毀當初,大宋國與大魏國兩國的友好協約,再次來犯大宋國的邊疆。
有了之前大宋國與他們議和時,劃與他們的兩座邊關城池作為戰爭的跳板,他們來得更加的便捷。
大魏國這次果然發狠,號稱發兵五十萬,不攻破大宋國誓不退兵。
大魏國兵來勢凶猛,比之前一次,有過之而無不及。
勢如破竹,以摧枯拉朽之勢,席卷大宋國邊境。
很快,邊關告急,向朝廷求援的文書,八百裏加急,送到朝堂之上。
朝堂上的文武百官立刻就炸開了鍋。
他們分為兩個陣營:主戰派和主和派。
主戰派的以王丞相、兵部尚書、燁王趙燁,玉王趙景玉等為代表。
主戰派認為,大魏國侵略大宋國,必須要予以狠狠地反擊,打到他們害怕,再也不敢來犯。
而主和派主要是戶部尚書為首的一眾文官,他們認為,戰火紛飛,勢必會影響邊關的百姓生活。
那些無辜的百姓,在戰火中家破人亡,實在可憐,所以應該和大魏國談判,爭取和平解決兩國的爭端。
倆派的大臣互不相讓,指著對方,說對方居心叵測……
大宋國的朝堂上,就像是潑婦罵街一樣,吵的不可開交。
大臣們引經據典,各抒己見,互不相讓。
老皇帝一直坐在高高的龍椅之上,麵對吵的亂哄哄的朝堂,一言不發。
眼看著文武百官喋喋不休,互相攻擊,不表態。末了,老皇帝大手一揮,就宣布散朝啦!
他是什麼個態度,大臣們都不知道。
戰火紛飛,形勢危及。
這些大臣們不甘心,還想表明心跡,叨叨兩句,可是,老皇帝起身,直接一甩衣袖,離開了宣政殿,完全不理會大臣們,就像是他們討論的這個問題,與自己毫無關係。
其實,老皇帝冤枉的很,聽到大魏國來犯,他氣得急火攻心。
可是,據他的情報得知,來侵犯的,可能是他。
那些年,自己犯下的錯,又浮現在眼前。
他欠她的。
他在心裏一遍一遍的重複:“報應啊報應,該來的,總歸要來。”
剛剛踏出宣政殿的大門,老皇帝覺得心口難受,嘴巴裏有些腥味,忍不住嘔了一下,桂公公趕緊用手絹給他接著嘔出的那口痰。
收回手絹後,桂公公低頭一看,手絹上哪裏是癱,分明是血。
老皇帝吐血了,這可不得了啦!
桂公公著急的問:“陛下,你怎麼了?”
老皇帝有氣無力的衝桂公公說道:“小桂子,今日之事,不準說出去半個字。若是有人問起,就說朕是偶感風寒,知道了嗎?”
桂公公聲音哽咽地道:“陛下,奴才這就給你宣太醫,你要堅持住啊!”
老皇帝囑咐道:“切記,封住太醫院眾太醫的口,不準任何人把朕病重的消息給透露出去。不然,朕誅他們九族……”
說完,就昏了過去。
桂公公急了:“陛下……陛下……太醫……宣太醫……快宣太醫……”
老皇帝這一病,來勢凶猛,每天基本上是陷入昏迷中,迷迷糊糊中,他的嘴裏一直念叨:朕……欠……你的……朕……欠……你的……你真的要朕……拿命來還嗎?
舒貴妃等眾妃嬪聞訊趕來要給老皇帝侍疾,都被桂公公以皇上口諭,不需要侍疾為由,擋在了寢殿門外。
隻有皇後娘娘可以進去陪著。
等她出來時,趙燁與趙景玉、趙景季等一眾皇子&皇孫,還有舒貴妃等一眾妃嬪,都圍攏過去,詢問皇上的病情。
皇後娘娘隻說皇上偶感風寒,不宜見人。別的,一句話都不說。
隻是那一夜,趙景玉收到來自皇後娘娘的口信,要他做好準備。
至於是什麼準備,送信的人並未細說,讓趙景玉自己去揣測。
趙景玉知道,一定是老皇帝病得很嚴重,甚至有可能會駕崩,皇後娘娘才回傳來這樣的信息。
……
大魏國已經連破邊關五座城池,若是他們再這樣打下去,邊關城市:弘農、昌平將朝不保夕,岌岌可危;樂淩、梓潼,一旦攻破,就直逼夏末郡,大宋再無屏障,大魏軍就直接威脅整個京都的安全了。
形勢萬分緊急的情況下,老皇帝卻宣布偶感“風寒”,不在上朝了。
在朝堂上掀起巨大的波瀾。
邊關告急文書一封接一封的送到皇上寢殿,如石沉大海。
大臣們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不知該怎麼辦,就紛紛去找親王們拿主意。
找哪一個比較靠譜呢?
當然是大臣們心目中,有可能問鼎皇位的那些個皇子皇孫,比較靠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