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放逐殺場(1 / 3)

由於前麵說過的原因,警局內部的調查不能大張旗鼓,姿態也要相對溫和一些,不過令人討厭的是每個單位都有那麼一小撮喜歡挑撥是非、造謠生事的好事之徒。內部審查的意見剛被局裏通過,便有謠言傳出說,審查的實質是葉曦想借著案子的由頭排除異己。因此葉曦和韓印商量一番,決定幹脆從自己身邊下手,先審查專案組內部,再逐步擴大部門範圍。這算是做個表率,表示這次審查是一視同仁的,沒有特別針對,所有的一切都是從辦案角度出發。

但即便如此,葉曦還是能感覺到某些抵觸的情緒。其實設身處地地想想,都是當警察的,被懷疑作奸犯科,任誰心裏也不會舒服,好在審查並未持續多久,便因一封匿名的郵件戛然而止。

這天上午,從局裏傳達室轉來一個鼓鼓囊囊的快件,封皮上的收件人隻籠統寫著“古都市公安局刑警支隊負責人收”,郵寄欄郵寄人姓名、地址和手機號碼倒是寫得很清楚。葉曦本來想讓技術科來探測下有沒有危險品,轉身打電話的工夫,康小北已經大大咧咧地把郵件封口撕開了,裏麵是一個用報紙折成的包裹,拆開來發現包著的是幾個皮夾子。

“郵寄這玩意兒幹啥,一、二、三……總共六個,裏麵啥也沒有啊,不過看起來是高檔貨!”康小北挨個擺弄著錢包,嘴裏嘟噥著。

“放下!你缺心眼是不?”葉曦趕緊放下手中的電話,衝康小北嚷道,接著從抽屜裏取出一個大證物袋,扔給康小北,“咱們現在有幾個受害人你不知道?所有受害人錢包都被搶了你也不知道?趕緊把錢包裝起來,還有那報紙,都送到技術科采集指紋!”

“噢,這是六個受害人的錢包啊!”康小北被葉曦吼了一嗓子,如夢方醒,用胳膊把錢包和報紙都劃拉到證物袋中,抱著便跑出去了。

葉曦衝著他的背影使勁瞪了一眼,走到桌邊撿起郵件包,拿出手機給郵寄人留下的電話打過去,不出所料,話筒裏提示對方已經關機,想必手機號碼是一個臨時卡,郵寄人信息應該也都是假的。她又打電話給快遞公司,通過郵件編號聯係到收件員,對方表示沒見過郵寄人,是郵寄人在電話裏指定一個地點讓他去取包裹的……

鑒定結果很快就出來了,皮夾子和報紙上沒有采集到任何指紋,看來凶手很謹慎,可能擔心自己的指紋留在上麵,所以對皮夾子各個部位都仔細擦拭過。包裹皮夾子的報紙是昨天出版的本市日報,大街上隨處有賣,沒什麼追查價值。皮夾子倒也不全是空的,其中一個裏麵夾了張10厘米見方的字條,字條上沒有文字,隻有一個用紅色染料畫成的“手捂嘴巴竊笑”的頭像漫畫。染料是人血,經dna測試比對,屬於六號受害人的血。由於沒采集到指紋,無法嚴謹確認皮夾子歸屬,隻能通知家屬來指認,結果毫無意外,皮夾子就是他們孩子的。郵寄人無疑是整個係列案件的凶手。

至於頭像,很明顯是個嘲笑的表情,難道是嘲笑警方抓錯了人?這一點毋庸置疑,這就是凶手郵寄皮夾子給葉曦想要表達的。這是一種挑釁,也是一種彰顯自我的行徑,符合連環殺手欲望升級的心理需求模式。也就是說,他已經不滿足於控製、操縱、擺布原有的目標群體,轉而希望通過控製、操縱、擺布警方來獲取更刺激的滿足感。不過,這一行徑暴露出凶手留在案發現場的塗鴉並未如韓印所想象的那樣複雜,就是非常直觀地表達出他的心情。這一點也在韓印先前的分析中有所體現,隻不過綜合判斷後,韓印傾向於相反的複雜的一個方向,現在看來是判斷失誤,真正使命型的殺手是不在乎外界反應的,所以凶手其實就是個具有反社會人格障礙的連環搶劫殺人犯。

“那咱是不是要調整調查方向了?”聽了韓印對凶手的重新定位,葉曦問道。

“按理說應該是,可說實話我還是放不下夏明德這條線。”韓印姿態異常誠懇地解釋說,“真不是我一意孤行,實在是他太符合我先前的側寫了,所以我還是想堅持一下另外一種可能:現在在外麵興風作浪的凶手可能是夏明德的同夥。”

“我同意韓老師的想法。”康小北附和道,“既然凶手能寄來六名受害人的皮夾子,就排除了模仿作案的可能,內部審查也就沒必要繼續下去了吧,咱們專心找找他的同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