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009章 百世功德(1 / 2)

“一代轉世神童活到六十歲因病而亡,死後五十年新的轉世神童降世臨凡,也活了六十歲,那等年代,能活這個歲數,已然算是高齡。”

白夫子攆著自己的山羊胡,神色帶著些許變化。

“二代神童挑選了一批仆人傳授道法,建立道宗,便是我們這一派最早的建立,一直延續至今。三代神童命不好,畢竟並非本尊降世,隻活了不到二十歲就因病夭折......

簡單點兒來說,九代轉世神童,越往後命就越不好,神力似乎也有所虛弱,一代轉世神童可以呼風喚雨甚至是撒豆成兵。二代神童同樣也是如此,甚至結合當年道學融入很多民間元素,神力是否比一代神童強不好說,但記載中,二代神童的確是從記載上來看要比一代神童更強大。”

九代神童,越往後命越不好,神力也越來越稀少。

唐紅袖從這九代的說法中猜測到了什麼,輕聲詢問:“您的意思是,那個天賜,是第十代轉世神童,也是天神報恩最後一次輪回轉世?”

接過話茬的是李真機。

“是的,天賜便是第十代轉世神童,因為先前幾代神童降世臨凡的時間越來越短,神力也越來越弱,導致天神廟逐漸落寞,尤其到了近代,道宗一脈就隻剩下家師帶著我們師兄弟三人堅守於此。事實上,在遇到天賜之前,這個故事甚至已經變成了每代道宗的掌門人口口相傳,已經開始不使用文字記錄。我們師兄弟三人也是在跟隨師父找尋到天賜後才得知這個事情......”

世間已無神仙,是否在別的位麵或者是別的世界,沒有人可以說清楚。

所謂修道,修的已經不是仙,而是心。

尤其是到近代,文明社會的突飛猛進,人來早就登天攬月探尋宇宙本源,這些東西自然更加很難再打動人心。

師兄弟三人跟隨年邁的師父在天神山周圍以及神都市四處找尋,最終師父感受天命,真的找到了伴隨著奇異天氣出生的十代轉世神童,起名天賜。

天賜出生在一家並不正規的醫院裏,母親難產而死,父親為此神經跳樓而亡,隻剩下老眼昏花的爺爺撐著沒有哭瞎的眼睛陪伴在他身旁,直至可以離開醫院。豈料出了醫院沒多久,就遭遇車禍,天賜毫發未傷,老人當場身亡。老師父將其帶回天神山收養,也讓師兄弟三人確信了他真的是神童轉世。

天賜自幼神奇,明明還是嬰兒,卻能表現出自身的非凡。兩歲時更是展現神力,呼風喚雨。那一年神都市遭遇百年難見的狂暴天氣,糧食絕產,洪水滔天,白夫子師父跪在天神像前一天一夜沒有能阻止這場災難,生了一場大病沒有挺過鬱鬱而終。

那場狂風暴雨的始作俑者便是天賜,起因則是方天一。

“師兄給他買了一把傘,他很喜歡,可是天不下雨,他就求天道降雨,好可以使用那把傘。”

唐紅袖無法相信,滔天洪水造成百姓的巨大損失,甚至流離失所,其根本原因僅僅是因為一把傘?一個可以呼風喚雨的人想要使用他很喜歡的那把傘?

“那時師父便知,如何教導天賜,遠要比將其撫養長大更為重要。他是神仙轉世,理應恩澤世人造福世界。如若不然,他這個神仙便是世界的毒瘤,甚至是惡魔臨世。

家師感知天命,知道自己撐不過那場重病,將我們師兄弟三人叫到身前,將掌門人的職務傳給了師弟。對此師兄方天一深感不滿,也是因為那場天災,讓他明白有一個神仙掌握在自己手裏,他是沒有必要待在那座山上守著那座破廟,整天麵對兩個隻會誦經打坐修道的師弟。”

白夫子麵色平靜,語氣中卻已然透出一絲的恨意。

“趁我和師兄不注意,他偷偷帶走了天賜,從此杳無音信。”李真機做了最後結語。

這就是天賜乃至自己神兄弟三人以及天神廟天神山的故事。

唐紅袖已然有所想象,轉而看著已經睡著的陳小樓,仍有疑問:“那這壞蛋,還有你們的家?”

“這便是師兄的失策,道宗的秘密不記錄文字,隻是掌門人口口相傳,當然對此也有後手,以防掌門人突然暴斃從此將諸多秘密帶離世間。家師傳位師弟時,告訴他我們道宗守護這座山這座廟,不僅僅是為了等待轉世神童,還有天宮世界。也就是我們的那個家,這事唯有掌門人和新掌門人才知道,師兄並不知情。天庭世界是曆代轉世神童負責修建,是一個遊離或者應該說藏匿在大世界中的小世界,其實......那是登天台。

登天台並非是一個高台,隻是一種稱呼,一種天神當時不明原因起的名字。天宮世界一共有四個門,南天門你已經見識過,聯係的是外麵大世界。其餘三道天門,我們也不清楚聯係著什麼地方,隻知道有一年,從北天門裏跑出來一隻怪物,險些毀掉天宮世界,最後......”

白夫子和李真機齊齊望向陳小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