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朝以前商人的地位還是可以的,自從秦開始,主要是在商鞅開始新政就實行重農抑商政策,那些士大夫認為商人隻獲不勞作,不能給國家帶來實質性的增強,主要是指在物質上尤其是糧食布匹,他們是社會的不安定的因素。簡單說就是些中間商,在工人、農民工之間遊曆賺錢,卻是沒有實質的出力生產。
到了漢以後這種思想得到加強,以及儒家思想的影響,商人的地位很是低賤、讓人不喜。
聞言蔡邕臉色舒緩,一臉欣慰,“老夫怕你年輕氣盛、誤入歧途。從商自然有著大把錢財,但要錢何用?”
“雲長曉得,這紙打算交給下人處理,我自當將時間花費在拯救黎民百姓上。”
見關羽說的振振有詞,蔡邕不疑有他,“對了,這紙有可名字?”
關羽搖頭,一時半會還真沒想到,總不能叫“宣紙”吧?雖然步驟相同,但是樹皮不同。
蔡邕忽的沉默,龍行虎步走至書桌前,提筆點墨。關羽靜靜看著不敢打擾,此刻蔡邕臉上神情豐富多彩,卻又莫名,是閑情逸致?是憐香惜玉?亦是如癡如醉?
總之此刻蔡邕是莊重而嚴肅的,觀他字體,豐厚雍容、文采炳煥、正中寓欹、氣勢磅礴、龍伸蠖屈、仙露明珠。
關羽暗忖,這字體應當是蔡邕自創,蔡邕創有字體“八分字(漢隸)”、“飛白字”。據《書法要錄》記載,蔡邕的筆法通過蔡琰傳授給了鍾鷂,後來鍾鷂傳給衛夫人,衛夫人又傳給了王羲之,當然,曆史曆史,真假難辨。倘若真是如此,蔡邕書法在史上的地位,也就毋庸置疑了。
停筆,蔡邕已是額頭滲汗,關羽認識蔡邕也不短了,卻還是第一次見其這麼認真,隻見,白紙上些著:白蓮紙。
“好字,真是好字。”關羽看了眉頭一挑,白蓮白蓮,一來最近盛傳的“白蓮君子”之風出自他的詩句。二來,紙張潔白如玉,確不愧稱白蓮。這樣一來也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關羽。
蔡邕擦了擦額頭,“汝就別消遣了,汝寫的《鳳求凰》字體詭異,龍飛鳳舞,平生僅見,恐怕跟我這字也不遑多讓。”
“哪裏哪裏。”關羽笑著謙虛道。
最終留下十九張紙,將寫有“白蓮紙”紙張拿走,關羽覺得保存在“造紙廠”。臨行前蔡邕百爪撓心,想開口直接要又不好意思,想買吧,蔡府實在是沒什麼錢。不經商、不賄賂,靠著僅有的田地,勉強維持開銷罷了。
見此關羽也是捂嘴偷笑,主動答應白蓮紙出的第一批就給他送來。聞言蔡邕一臉和煦,暗道:“孺子可教也。”
天色尚早,隨後關羽便是去了袁府、曹府,原本還想去別處,可惜袁曹勢大,光在門口等通報就耗費大量時間,此時已經天黑,關羽隻好打道回府。
一天下來,給了蔡、袁、曹分別二十張。二十張雖少,然如今社會,像白蓮紙這樣的上等紙張,實在是珍貴。不過袁紹、曹操最看重的還是關羽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