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當年,已然成名的羅大佑去台灣大學做演講,一個少年跑去後台對他說:“以後我會超過你!”這個少年就是黃舒駿。很多年以後,黃舒駿自己在台上唱:“我想我上輩子是國父下輩子是王儲,這輩子最好安分一點。”很多人生都是這樣:從一開始意氣風發事事皆有可能,到後來“最好安分一點”。黃舒駿的調侃是雲卷雲舒看過萬千風景後的淡然,可是有些人生,從一開始就是一條自來水管,很安全,卻永遠沒機會去看看水管外的世界。
所以,那些在成人世界裏依然有勇氣繼續自己的小瘋狂的家夥們,才更值得尊重。一個男生,為了去柏林探望自己的女朋友,一路搭車88次從北京到柏林;兩個女生,放棄大城市裏的好工作,跑去香格裏拉開小旅館,為了生活,她們甚至學會了劈柴、修馬桶和修水管;還有一個做媒體的姑娘,辭去光鮮體麵的工作,去為邊緣人群做義工……少年的懵懂時代,瘋狂隻需一點點衝動,可隨著歲月流逝,當我們擁有得越來越多,瘋狂的理想背後要付出的成本也變得越來越高時,還能聆聽內心聲音的人,也變得越來越少。正因如此,這些故事才更有打動人心的力量。
突然想起蔡康永在《LA流浪記》裏某一個故事的片段來:他在更衣室的櫃子裏,左邊貼上中文“電”字,右邊則貼上“影”字。外國同學問起,他便文縐縐引用:“人生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合起來,就是電影兩字。”這番哲學通常都能忽悠得一幫老外點頭稱是,隻是這一次,我更想用這個故事作結尾:每個人都是人生的主角,而隻要太陽照常升起,這出叫人生的戲,就會繼續上演——那麼,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與其對電影中主角的好運羨慕嫉妒恨,不如全情投入這場你自己主導的人生戲中,好好演一場讓自己不後悔的戲。
我曾經羨慕你如同你羨慕我一樣
Y雅惠
很偶然地看到了初中同桌的博客,有些頹廢的文字和絢爛刺目的漂亮照片。照片上的她漂亮得近乎妖媚,充滿了異域風情——她的博客點擊量很高,她上過雜誌封麵,在一個圈子裏很紅,許多人留言說愛上了她,說她很有明星氣質。
我們四年沒有聯係,她在國外讀書的四年,也是我的大學四年。直到有一天,在網上碰見了她。我們談起從前的種種,她說,我不記得你的電話了,原因你肯定不知道——我爸爸總是在我麵前誇獎你,我出於嫉妒,一時生氣就把電話本給扔了。你不知道我當時有多羨慕你……
羨慕?我沒有想到,真的沒有。她,住著三層的別墅,自幼學習鋼琴、繪畫,加上她母親遺傳的美貌,一直像一隻驕傲的白天鵝。我的樣子太平凡,家境也一般,沒見過什麼世麵,向來穿著老氣的衣服不引人注意,總是考第一而不被表揚。我羨慕她從小可以學鋼琴,有很多漂亮的衣服,在春遊時帶很多的牛肉幹與巧克力……
我不知道,曾經,她羨慕我討長輩喜歡,還有成績單上不變的名次。我也不知道,我的名字曾經很多次出現在她的日記裏。
又見她在博客上貼出的圖片:生日收到的昂貴的錢包、精美的巧克力、漂亮的裙子……給她回複了一句:羨慕……或許我羨慕你和你羨慕我一樣。
她不解:我有什麼好羨慕的?
原來,我曾經羨慕你如同你羨慕我一樣。大家的版本總不同,一個人的天堂,或許是另一個人的地獄。她也不曾知道,我習慣了別人有的我沒有,很多東西對我而言是一種奢侈。
想起一句話,有些人畢生追求的是另一些人與生俱來的。有人太平凡,隻好用安靜、乖、努力去彌補;有人卻受上天眷顧,擁有的太多。可是上天卻又太公平,擁有太多的,在蔭庇下過著精致而萎靡的生活;而沒有水晶鞋的,隻能穿上鐵鞋走自己的路。羞澀卻要表現得犀利,自卑卻要表現得灑脫,內向卻要表現得主動,單純卻要表現得世故與冷漠……平凡而又積極向上的大多數,等了18年能夠坐在星巴克和你一起喝咖啡,這杯咖啡的味道,自然和另一杯不同,或許少了一點瀟灑,卻有著歲月的沉澱和自信的坦然。
沒有人能決定自己的出身,正如沒有人能決定自己的智商一樣。人生是一趟單向旅程,沒有權利回頭,也沒有權利選擇。我們彼此羨慕過,每個人隻能對自己的生活方式負責。
在北大讀研的同學很羨慕和他同齡的旁聽者有著豐富的人生經曆而不是一紙空白的文憑,殊不知,旁人該又是多麼羨慕他的文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