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雲霄,趙雲、李校尉等人,已經帶著大軍即將來到龍編郡城,你是準備讓大軍在城外駐紮?還是準備讓大軍從龍編郡城橫穿而過?”十天後,安鈺跑到大廳對孫雲霄彙報道。
這十天裏,從第二天開始,趙雲那邊就已經派人送消息過來,他們奉命追殺了三天,然後便率兵返回。
當然,雖然他們沒有繼續追擊,但鎮北軍團和三皇子那邊的人,一直在派人進行勸說,包括李伯也有意繼續追擊。
不過趙雲一直以孫雲霄命令大家隻能追擊三日為由,強勢令大軍不在追擊。
因為在趙雲看來,憋了近半年的士兵,經過這三天的發泄後,也就差不多了,沒必要繼續戰鬥下去。
何況還有孫雲霄的命令在那,自然就更沒有必要繼續戰鬥去了。
這也是趙雲綜合孫雲霄的意見,與他自身看法後,最終下達的命令。
也就是因為這些爭執,所以才耽擱了幾天時間,並沒有在第一時間返回。
不過這也不算違背孫雲霄的命令,畢竟孫雲霄說的是隻追擊三天,其餘商議什麼的,耽擱的時間,自然不會計算在內。
而因為孫雲霄這邊商議了好幾天的時間,鎮北軍團和三皇子那邊雖然在繼續追擊大將軍的大軍,但有了這幾天的時間,大將軍那邊也基本上撤出了交州。
撤出交州後,想要繼續追擊,可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畢竟在交州,各個郡城那基本都是三皇子的治地,就算大將軍早期強行攻打了下來,但想要收服民心,讓那些縣城完全穩定,顯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大將軍也不可能,會派兵進駐那些小縣城去拒城而守。
否則城內一但出現變局,大將軍就吃不了兜著走了。
而離開交州後,後方的縣城,那都是在大將軍治理下的。
到時候隨便找個小縣城拒城而守,戰損比例可能就會反過來了。
在這種情況下,三皇子那邊本身兵力就大減,自然不願意去做這種攻城拔寨的事情。
而鎮北軍團本身就是來撈戰功的,現在戰功撈的差不多了,自然不願意犧牲掉太多的士兵。
所以六天後,鎮北軍團和三皇子那邊的大軍,全部都選擇了後撤。
這樣一來,趙雲這邊也不需要進行爭執,自然而然的選擇的回歸。
“讓大軍在城外修整一下,然後以最佳精神麵貌,橫穿龍編郡城!隨後在龍編郡城西門外駐紮一天。”孫雲霄沉吟了一下道。
這其實就是在宣揚自己的軍備武力。
雖然龍編郡守已經表示出要投靠自己,但正所謂人心難測,這種投靠是需要實力作為依靠的。
沒有實力,他今天能投靠你,明天也可以投靠別人,這就是不是自己培養出嫡係人馬的弊端。
當然,好處自然是勢力膨脹起來很快!
隻要你能一直保持強勢,他們也就不會生出其他心思。
所以該接納的,還是可以接納過來。
這樣宣揚完自己的大軍後,消息自然會傳播出去。
到時候也方便去收回整個名義上的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