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7章 朱陵丹台見老君(1 / 2)

第一百一十六章朱陵丹台見老君

清風、明月二道童帶著幾人來到三層高閣朱陵丹台,見芸芸弟子盤膝而坐,高台出,見一身著袈裟,慈眉善目的尊佛,那尊佛手持佛珠坐在在一旁正聽老道將道說法;再看老道,身著黃色道袍,頭發霙白,手持拂塵,麵目紅潤,神采奕奕!正坐在上麵與眾弟子傳道。

隻聞老道言說:“蓋聞天地之數,有十二萬九千六百歲為一元。將一元分為十二會,乃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會該一萬八百歲。且就一日而論:子時得陽氣,而醜則雞鳴;寅不通光,而卯則日出;辰時食後,而巳則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則西蹉;申時晡而日落酉;戌黃昏而人定亥。譬於大數,若到戌會之終,則天地昏蒙而萬物否矣。再去五千四百歲,交亥會之初,則當黑暗,而兩間人物俱無矣,故曰混沌。又五千四百歲,亥會將終,貞下起元,近子之會,而複逐漸開明。邵康節曰:“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到此,天始有根。再五千四百歲,正當子會,輕清上騰,有日,有月,有星,有辰。日、月、星、辰,謂之四象…………”

幾人站在一旁,細聽一會!賴青隻覺得心煩意亂,又說道:“我的天~~他什麼時候能講完?”方瑾一拍賴青,小聲道:“不要喧嘩!”賴青不出聲,心裏暗說:照此下去,人間就完了。寧碧走來走去,也是擔心,嘴裏一個勁兒的抱怨,也不管此處正是講道之處。

“故曰,天開於子。又經五千四百歲,子會將終,近醜之會,而逐漸堅實。易曰:大哉乾元!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至此,地始凝結。再五千四百歲,正當醜會,重濁下凝,有水,有火,有山,有石,有土。水、火、山、石、土謂之五形。故曰,地辟於醜。又經五千四百歲,醜會終而寅會之初,發生萬物。曆曰: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至此,天清地爽,陰陽交合。再五千四百歲,正當寅會,生人,生獸,生禽,正謂天地人,三才定位。故曰,人生於寅………”

天尊台上正講,忽聽台下喧鬧之聲,於是住聲望之,厲聲道:“什麼人在此喧嘩?”眾弟子不語,幾人一聽天尊問話,連忙閉嘴不語。又聽天尊道:“何人台下喧嘩?”眾弟子又不語!幾人站在一旁,全然不知道天尊在說他們,隻是閉口不言,等著看熱鬧。

天尊問過三遍,終是無人應答!天尊望一眼古佛,手中捋一捋胡子,又一揮拂塵,隻見龍劍幾人被一道光提起,直飛到眾人中間!幾個弟子見空中飛來幾人要落在地上,忙躍身飛起,頓時騰出了一片空地。幾人落在地上一個踉蹌!還沒站穩,隻聽天尊發問,“爾等凡人、地仙!為何來此?又為何在我道壇間喧嘩作亂?”

幾人一聽,忙跪到地上,齊聲道:“拜見道德天尊!”天尊一捋胡子,道:“爾等起來回話。”幾人一聽,連忙起身!龍劍與忘塵相視一眼,正要決定誰去說,隻見寧碧上來!寧榕一見這情況,心中暗叫不好,心知妹妹口直心快,這樣出去,怕是惹出禍來,正要上前提醒,卻見妹妹已走到台前。

寧碧來到台前,道:“天尊,人間已經大亂了,你怎麼還有心思在這裏講道?”天尊聽後,言道:“人間劫難我知曉。”寧碧一瞪眼,說:“您知道為什麼不解救?那景陽宮把您供在聖處,您吃盡人間香火,卻不管人間死活。”天尊身後一道童,上前指著寧碧,“大膽,竟敢對天尊如此無禮。”

天尊一揮手,讓道童退下,又對寧碧說:“人間劫難乃天數所定,非我能解救。”寧碧一聽這話,嘟著嘴等著道德天尊,心裏很是不快,念道:哪有這些定數。又對天尊道:“那……那您不解救人間,我們去總行了吧?隻是今天有事求您。”天尊道:“何時?姑且說來。”

寧碧回到龍劍他們麵前,說:“想讓天尊救人。”天尊道:“人在何處?”寧碧指著降魔劍,說道:“人就在這劍裏。”天尊起身,“明明是陰靈,何乎稱人?”寧碧又說:“就是陰靈才讓您救她還陽,她可是我們拯救人間希望。”天尊走下道台,手中拂塵一揮,口中說道:“孤鬼陰靈,此時不現身,更待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