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我們這群八六年的已經步入了三十歲,社會上八零後這一出現率極高的名詞先是被九零後理所應當的替代了,九零後又是被零零後理所應當的替代了,我們八零後,早已進入了電腦的回收站,等待著回收站滿了以後被清空。
要說我最佩服的人,恐怕就是胖子了,他不僅比我們多長了二十幾斤肥肉,還比我們多長了幾斤腦細胞。
生物課上,胖子傳給我張紙條上麵寫著:我好像喜歡上了馬琳了。
馬琳,和我一樣,是個回民,那時我對漢民回民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概念,以為我們回民隻是不吃豬肉罷了,每次二鵬和老大還有我一起回家的時候,他們都會談論昨晚他家吃的豬肘子,豬蹄子有多香,我對他們不以為然,嗤之以鼻,但是他們一句話我就慫了“你敢吃嗎!”,後來,我才明白,回民與漢民之間的區別,竟然是一道深邃的溝壑。
三八要從小抓起,我還沒來的及回紙條,吳淼一把抓起紙條,看完了,她噗嗤一笑。第二次了,還好這次不是我們班主任的課。。。老師又再一次瞪了我一眼!唉,當一個男生,肩上的擔子太大了。
我尋找到一個時機,給胖子回了個“約她”的紙條,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紙條先是被短信替代,後來又被微信甩出了幾條街。
吳淼衝我嘿嘿一笑,低聲對我說:“這事看我的!”
後來有一個非常好的公式可以形容吳淼,38+2+250=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