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潘家園淘寶(2 / 2)

潘家園舊物市場,是一個經營範圍極為廣泛的綜合性市場,占地四萬八千五百平方米,市場內坐店商戶每日開放,大棚二區周四到周日開放,其他棚區隻有潘家園傳統的市場開放日周六、日了。平時去,大棚區幾乎見不著人,一到周末,中外遊客絡繹不絕,很是熱鬧。

溫必泉兩人就是趕在周末來的,市場中人頭攢動,雖然時間已接近晌午,但是仍然不影響遊客們遊逛的興致。

這裏是中國地域文化的承載地,牽動著中國遊客的鄉土情懷,成為了中國特色文化的象征。

於是就有一些人專門跑來這裏,徜徉在中國古文化的長廊,親身體會中國曆史的變遷,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通過這些痕跡,探索、追尋中國現代文化的未來走向和發展前景。

隨著潘家園舊物市場在中國的火爆,這裏又成了中國人實現暴富夢想的瘋狂“采金場”。

中國自從進入商品經濟時代以來,商品經濟的意識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整個中國國民,老百姓從古代的重視仕途抑製工商,逐漸演變到商業意識深入人心,無孔不入。

意識到,“有錢就是硬道理”。雖然有錢有時不可能完全使喚鬼來推磨,但大多數人的生、老、病、死等人生麻煩還是都是可以通過金錢手段來擺平的。

於是老百姓越來越追求利益,擴充自己的錢袋子,以期望用自己擁有的金錢數字來給自己帶來一個理想的、尊貴的身份,並以此增加自己對未來人生的自信心。

於是“有需求就有市場”這種局麵應運而生,極大地豐富了中國商品經濟的內容,人們瘋狂地挖掘身邊的需求元素,努力尋找屬於自己的經濟增長點。

於是乎,股票、證劵、彩票、博彩等行業應運而生,舊物、古董、古玩更是在此時蓬勃發展。

老百姓手裏有許多閑錢,各個跟住時代脈搏積極投資,努力經營,坐等收益,實現夢想。如同賭石一樣,在眾多被淘汰的舊物中淘得一寶,以期待在出手時有可觀的利潤空間。

溫必泉與何婉婉攜手走進人山人海的地攤棚區大廣場,從一頭開始地毯式走過每一家商攤,視線快速瀏覽著地攤上的物品,搜尋著讓自己動心的那一件東西。

然而,一遍掃過,並沒有哪樣東西能夠勾起兩人的購買欲望。雖然她兩人偶爾也會停下來與老板交談詢問一二,但感覺這裏的東西不是太低劣,就是太無趣,還有很多就是根本不懂。

兩人無奈的站直了身子,扭了扭腰和脖頸,緩了緩疲憊的神情,遙望這一大片鬧泱泱的人群,無奈的轉身相攜著向高檔商鋪區走去。

依然是從頭開始一家一家進去看,這裏的東西明顯的品相要好了許多,感覺就高檔了許多,文化價值也大了許多。就購物環境而言,店鋪的客人也少了許多,沒有那麼擠擠軋軋的感覺了,煩躁的心也瞬間涼快了下來。

看著櫃台上明亮的燈光下琳琅滿目的精致的商品,又會帶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這就是賓至如歸吧,都說客戶是上帝,也不過如此吧!

一家家的店鋪看了過去,很過癮,不知不覺中增長了很多行業裏的專業知識和見識。因為不懂,所以兩人這次來就隻當是了解了解、學一學、漲一漲經驗了,先初步摸一摸這個行業的底,不想冒然進入,因為兩人都不是想一夜暴富的瘋子。兩人理智的選擇“遠觀”,沒有冒冒失失的“近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