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啊,別發表感慨了啊,前麵就是午門了,這種等級森嚴的地方,你隻能越來越有壓迫感,這正是皇上想要的效果啊。如果想要欣賞輕鬆閑適的那種中國古建築群,你就隻能去看蘇州園林了,這裏可是不行的。”何婉婉瞪了一眼溫必泉,然後又進入刷刷掃描儀狀態。
兩人很快來到午門前,四下裏一望,頓時感覺像進入了包圍圈一樣,渾身不自覺一抖。那是因為前麵三個麵都被高高的紅色宮牆圍阻,隻有身後一麵是開闊的。身處其中,隻有被挨宰的感覺,“我好怕怕哦啊!”溫必泉吐一吐舌頭,拽緊了閨蜜的手臂。
抬頭仰望,有著規整、厚重、大氣的重簷廡殿頂設計的宮殿大門樓上,就像高高在上的主席台,難怪這裏是皇帝下詔書、文武百官聽旨、下令出征並防禦外敵的地方。“嗯,果然有氣勢,氣勢十足!”
隨著遊客進了午門,這算是真正意義上的進入了紫禁城,也就是故宮,現代的故宮博物院。
四周望去,滿眼都是紅黃的組合,藍藍的碧空下耀眼的金黃像鋪滿了一房頂的金子,輝煌萬丈。而那紅彤彤如血的高聳的宮牆無不在警示世人控製好你的情緒,收斂起你覬覦的心情,這裏不是你隨便說話、張望的地方,一種緊張和激動相伴而生。難怪走入過紫禁城的人都會做著當皇帝的美夢,為那把龍椅角逐天下。
故宮始建於明朝,公元1406年,從那時起,皇帝就意在加強強化皇權的統治,從上到下,甚至滲透到各個環節,製度、建築、生活方方麵麵都有體現。
從這時起,全中國人民是政治的人,而非自由的健全的人。人們心中政治因素太多,政治影響力太大。每個人為權利而生,為活命而忙!
難怪同樣是作為中國古建築精華的蘇州園林,人家會保留下那份寶貴的閑適,那是中華民族留給後人寶貴的精神財富。
也難怪國人每每去歐洲小國旅行,醉心於那裏人生活的閑適、慢節奏的愜意、優美富裕的環境。
中國人就是太趕了,為生活而趕,為活命而奔忙,已經丟失了那份閑適的需求了。閑適,正是未來中國人最大的需求。
故宮是明清兩代皇族工作、生活、居住的大四合院,是世界上現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質古建築群。前朝是皇帝上班、舉辦禮儀、舉行各種國事活動的場所,就像一個大大的客廳。後麵是內廷,是皇帝生活起居,吃、喝、拉、撒的地方,就像一個超級宏大的大臥室。四周有高高10米的城牆圍繞,外麵更有52米寬的筒子河環城而護,總占地72萬多平,真是超級大的皇族住宅,超級大的四合院,超級好使的一家人。
“我真佩服清朝人,你說明朝留下的四合院他也能住得慣?還住得這麼心安理得?他們不是習慣居住在口袋房,萬字炕嗎?那些老講究居然也能改?真是服了他們了。”溫必泉不滿意的嘀咕了一句。
“清沈陽故宮我也去過了,努爾哈赤最初建立的大政殿就是八角重簷攢尖頂式亭式建築,來源於遊牧民族的帳殿,就像一座固定下來的帳篷。”何婉婉悠悠道來,“他的這一期工程布局就是簡單的分列左右兩側,整齊排列的十王亭,每個八旗貝勒王各居一亭議政。大政殿後麵是一鑾駕庫。這麼看來哪有四合院的一點影子?”
“後來皇太極建的二期就有了故宮的影子,有正有廂,有主有次,拱衛中央,但還沒有達到連簷通脊,此時勉強算得上四合院。”何婉婉神情淡淡的說,“清寧宮就仍然保留著滿族傳統的建築風格,筒子屋、萬字炕。”
“再看乾隆的三期工程,就出現高牆圍繞、連簷通脊了……難怪康熙特別喜歡江南水鄉文化,建了個暢春園愛不釋手……看來清朝人很喜歡中原文化,學得不要不要的。”何婉婉撇了撇嘴,一臉鄙夷,“但話也說回來,大民族融合了,他們都是我們的老祖宗了。清人也有他們的優勢,那種彪悍融合到我們的血液裏,讓整個民族更強大了。否則,光靠中原那點血脈傳承,太弱了,遲早要被淘汰的。”
“是啊,都是一家人了,各有優缺、取長補短罷了,還是和睦相處吧!家裏人最好別內鬥,否則真就讓圍觀群眾趁虛而入了。”溫必泉點了一點頭,一臉崇拜和讚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