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樂遽!不手軟!(1 / 2)

冬季不宜行軍打仗,這個道理即便是這些剛剛從獵人升級為軍士的族人也知曉。麵對足以淹沒膝蓋的冰雪,山路、草地彙成的道路,山戍大軍很難繼續保持昨日的推進速度。即便是來到了北水泉,要想發動猛烈的進攻也是不太可能的。山戍很可能會在鷹山一帶逗留更長的時間,緩慢推進。

沒辦法,沒有穩定補給力量的勢力,即便是麵臨寒冬將至,也隻有冒險下山搶掠。

這場大雪對於內鬥日趨嚴重的征戍大軍來說,無疑是場“及時雪”。讓大軍得到了更多的喘息之機,能夠更加從容的策劃作戰部署。但,這場大雪同樣也給他們帶來一個難題:後勤補給線的壓力驟增。如果糧食輜重無法及時到達北水泉,那對大軍的士氣也是一個嚴重的打擊。

大軍在外,每天都需要消耗許多糧食。什麼都可以缺,就是這口糧不能斷。休說駐紮在野外,即便是個正常人什麼事不做,一天不吃都餓到手腳發麻發軟了。更何況是在冬天的野外?

李奇知道此中利害,不敢怠慢,一次性組織了一千多名駐紮在城南近郊大營的士卒,並向長陽城內臨時招募了三千多名因天氣寒冷而無法在野外勞作的族人進行運糧。雖說這馬匹在炎帝部落極其常見,大草原上很容易就可尋找到馬群。但在目前這個時間點上,炎帝部落的族人們隻知道馬匹可以馴服後用來偵察和馱運,並不曉得還可以用來騎著戰鬥。因此,馬和驢、鹿一起,被人們視為主要的托運工具。作為托運工具,足夠所需便可了,人們並不會進行大規模的圈養和捕獵。

在人們看來,這些野獸雖然是托運的好工具,但馴養這類野獸同樣要耗費不菲的銅幣和精力。雖然許多人都可自行捕捉到,但卻不是人人都有那個閑錢去馴養。因此,主要的托運工具還是人本身,而非畜力。

後勤部隊的蓄力工具都早已身處溝河和北水泉一帶了,李奇現在隻有將運輸糧食的重任放在人力上麵。四千多名農夫和士卒組成的運輸隊伍,一人用木板拖著一百多斤重的物資在冰雪積聚的地麵上行走。他們一腳深一腳淺的留下一個個腳印,又隨之被緊跟而來的木板劃過消失。

長陽城到北水泉,中間還有一個溝河,大約行程為四五十裏。正常輕裝跑步前進需要近一天的時間,現在這種情況,恐怕至少要兩三天方能抵達。這一來一回,單是這些運輸隊伍每人就要吃掉十多二十斤的口糧。

對於後勤補給驟增的壓力,其餘四個軍司馬也不是腦殘,多少都會從目前的天氣環境以及軍中後勤將領的交談中,知道一點。下一批糧食什麼時候才能送到自己手上,誰也不敢肯定。於是,四個軍司馬也是首次默契地開始對每日進食的食物進行削減,以求節約食物,等待糧草。

一場冰雪暫時凍結了緊張的戰事。華曦也在作坊那邊和後勤之間的交接順暢後,開始回過頭來處理一下自己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