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玨】相傳為共工所鑄,取東海青龍逆鱗,融入龍魂一縷,以東海萬丈海底之火錘煉而成,共工藉此兵器,在諸神之戰中大顯神威,連敗一十八位將神,從此聲名大震。青龍玨,神兵譜列位之五!
正值七月,烈日當頭,空氣中有股煩悶的味道。特別是在這片戈壁灘的考古工地上,灰塵漫天,嗆得人透不過氣來。
黃嶽教授在陳列室裏麵,頭發亂糟糟的,已經好幾天沒洗了,臉上那層泥土也沒有擦過,在深深的皺紋裏嵌著,仿佛塑像一般。
此時黃教授戴著橡膠手套,手拿放大鏡正在仔細觀察一塊剛剛出土的玉玦。
玉玦是環狀的,色澤墨綠,觸感溫潤,質地古樸。玉玦形似蛟龍,一片片龍鱗細密精致,連龍須也被雕琢得似迎風飄舞般栩栩如生,龍睛炯炯,龍口怒張,氣勢奪人。
一個健碩的身影出現在帳篷門口,濃眉大眼,略顯成熟。他朗聲喊了一下,沒聽到回音,便走了進來,看到黃教授在陳列櫃前,便好奇地問道:“黃老師,您在看什麼?”
“唔——”黃教授頭也沒抬,“有什麼事嗎,尉遲?”(尉,讀作“yu”,第四聲)
尉遲錦走近幾步,手裏拿著一把黑色長弓:“黃老師,這是新發掘的文物,應該是一把弓弩。”
“弓?!”黃教授一聽,這才轉過身來,目光落在這把長近兩米的大弓上,稍作思考,又趕忙把放大鏡舉起了,湊近了仔細地觀察起來,一邊還問道:“尉遲,這是幾號墓出土的?”
“2號。”
黃教授認真地端詳著,瞧見弓上有一些古老的花紋,“之前勘探的時候,2號墓坑不大,便以為是陪葬坑。但是在古時候,弓是貴族的象征,而且這麼大的一把弓,想必是很有名的武器——不可能專門為了殉葬做這麼大一把弓啊!這麼說來,難道2號墓是主墓?費解,費解啊……”
黃教授兀自說著,尉遲錦想了一會兒,還是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老師,看這弓上麵的紋理圖式,我初步認為是漢朝初年的樣式,這好理解。但是這麼大的弓,卻不應該是給士兵使用的武器,會不會是件奇珍異玩,隻是墓主人生前很喜歡,所以拿來殉葬了呢?”
“也有可能。”黃教授還是低著頭在看,“這墓的年代基本能確定,是在西漢初年,如果再有一些決定性的文物加以佐證,那麼墓主人的身份也就能確定下來了。”說著,黃教授突然抬起頭看著尉遲錦,輕鬆一笑說道,“小錦啊,你們都辛苦啦,先回帳篷歇會兒吧!”
“好的,黃老師,有什麼事情隨時叫我!”尉遲錦告辭一聲,走開了。
……
公元2028年夏,河南省開封市尉縣,杭州大學曆史係黃嶽教授帶領幾名研究生,跟隨國家考古隊參加尉氏縣西漢古墓的發掘工作。根據對最近發掘文物的研究發現,在秦末漢初那個戰亂紛紜的時代,曾湧現出一些曆史進程起到重大影響的人物,同時,也可能發生了一係列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合乎常理卻難以解釋。在很多曆史遺跡發現了一些誇張的印記,比如巨鹿縣北的高陽坡下,發現一個像是巨獸(或是巨人)拍擊所形成的凹坑,已考證是秦末漢初時期出現的。那麼這個巨型凹坑是誰留下的呢?難道那時候有巨獸?還是人力所致?如若解開這些謎題,那麼世人必將看到更加全麵具體的曆史,而曆史也必將更加燦爛多彩!